能源與環(huán)境已成為人們?nèi)找骊P注的問題。

(1)目前人們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 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

(2)充分燃燒1000g天然氣和煤所產(chǎn)生的CO2和SO2氣體的質量如上圖所示,根據(jù)圖示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煤燃燒產(chǎn)生的氣體更易導致酸雨

B.該天然氣中不含硫元素

C.煤燃燒對環(huán)境影響較小

D.煤和天然氣的燃燒都有溫室氣體產(chǎn)生

(3)寫出天然氣的主要成分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黑龍江省實驗學校八年級上學期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4•金川區(qū)校級模擬)某氣體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則該氣體具有的物理性質是( )

A.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 B.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 D.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

【考點】常用氣體的收集方法;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菁優(yōu)網(wǎng)版權所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廣東省汕頭市龍湖區(qū)九年級上學期期末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5秋•龍湖區(qū)期末)根據(jù)如圖原子結構示意圖,得出結論正確的是( )

A.①②③④分別表示一種元素 B.②和④是兩種金屬元素

C.②帶正電荷,是陽離子 D.①和③化學性質相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河北省唐山市九年級上學期教學質檢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簡答題

(2007•高淳縣一模)已知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為21%,小蘭同學用圖所示的裝置進行驗證,實驗后發(fā)現(xiàn)測得的氧氣體積分數(shù)小于,請你幫她分析造成這種結果的可能原因(至少答兩點):

;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河南省安陽市九年級上學期期末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2•泰安)對比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下列關于CO2與CO的比較錯誤的是( )

A.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比一個一氧化碳分子多一個氧原子

B.CO2能溶于水,CO難溶于水

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CO2會造成溫室效應,CO易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引起中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河北省定州市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下面是兩個探究可燃物燃燒條件的實驗,請回答相關問題。

(1)如圖1向C中加入少量白磷,再加入熱水,塞好膠塞,使導管口浸入熱水中,白磷不燃燒。打開K1,將A中溶液滴入B中,C中有氣泡冒出,白磷燃燒。C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此實驗運用對比的方法研究了燃燒的一個條件,它是 。

(2)如圖2所示,在空氣中放置時,兩團棉花均不燃燒;若將足量二氧化碳倒入燒杯時,可以觀察到的現(xiàn)象有:① ;

②粘有過氧化鈉的棉花燃燒;

③未粘有過氧化鈉的棉花不燃燒。

通過上述實驗的對比分析,寫出產(chǎn)生現(xiàn)象②的原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河北省定州市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是R原子結構示意圖和磷元素的相關信息,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X=8

B.磷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5

C.兩種元素可形成化學式為P2R5的化合物

D.磷可以在R的單質中劇烈燃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廣東省揭陽市普僑、里聯(lián)等五校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聯(lián)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推斷題

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重要工具.A、B、C為周期表1﹣18號中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圖所示.已知三種元素的核電荷數(shù)之和為34.

(1)B的名稱為 ;

(2)C的單質化學式為

(3)用H2A2制取A2的化學方程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北京市石景山區(qū)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乙烯利(C2H6ClO3P)具有促進果實成熟的功效。一般情況下,香蕉采收后必須經(jīng)過催熟環(huán)節(jié)各種營養(yǎng)物質才能充分轉化。乙烯利催熟是多年來全世界香蕉生產(chǎn)廣泛使用的技術,使用乙烯利是利用其溶水后散發(fā)的乙烯(C2H4)氣體催熟,并誘導香蕉自身快速產(chǎn)生乙烯氣體,加速自熟。

(1)乙烯利由_________種元素組成,其中碳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_____。

(2)乙烯利溶水后散發(fā)出乙烯的過程為__________(填“化學”或“物理”)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