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下列措施或事故處理方法不正確的是( 。

 

A.

用鹽酸除去鐵釘表面的鐵銹

 

B.

用甲醛浸泡海產品防止變質

 

C.

炒菜時油鍋著火,立即用鍋蓋蓋滅

 

D.

氫氧化鈉溶液不慎沾在皮膚上,要用大量水沖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分析圖中NaCl、KNO3的溶解度曲線,回答問題

(1)10℃時,100g水中最多溶解KNO3  g;

(2)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小的是  ;

(3)30℃時,將30g KNO3、30g NaCl分別放入100g水中,均完全溶解,降溫到10℃時,有晶體析出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煤、石油、天然氣、氫氣都是化石燃料

 

B.

胃酸過多引起胃病,可服用氫氧化鈉治療

 

C.

10mL水與10mL乙醇混合后溶液的體積等于20mL

 

D.

將鐵釘分別浸入硫酸鋅,硫酸銅溶液中,通過現(xiàn)象可判斷鐵銅鋅的活動順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量的變化圖象與其對應敘述相符的是(  )

A

B

C

D

常溫下,向一定量的飽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鈣

t℃時,向等質量的甲、乙、丙三種物質中分別加水配成飽和溶液,所得溶液質量最小的是丙

向一定質量的過氧化氫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錳

等質量的鐵和鎂中分別加入足量的稀鹽酸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

試管破碎

B.

汽油揮發(fā)

C.

水結成冰

D.

木條燃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A、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t1℃時A和B的溶解度相等

 

B.

t2℃時A和B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時兩者仍是飽和溶液

 

C.

t2℃時在A的飽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水,A的溶解度變小

 

D.

t2℃時在100g水中加入40g A,可形成不飽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根據(jù)下列裝置圖,回答有關問題:

(1)實驗室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      ,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氣,應選用裝置的連接順序為      (選填字母),檢驗氧氣是否收集滿的方法為      

(2)實驗室常用鋅粒和稀硫酸反應制取氫氣,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若用排空氣法收集,應選用的收集裝置為      (選填字母).

(3)實驗改進: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氧化銅可以用作過氧化氫分解制氧氣的催化劑.現(xiàn)有一根潔凈的銅絲,實驗前先將其繞成螺旋狀,再經過      處理.改進后的發(fā)生裝置如圖F所示(己略去夾持裝置).

①銅絲繞成螺旋狀的作用是      

A.收集到更多的02 B.加快反應速率 C.沒有影響

②與裝置A比較,改進后裝置的優(yōu)點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金屬(Ti)具有熔點高、密度小、抗腐蝕,易于加工等優(yōu)良性能,被譽為“未來的金屬”。工業(yè)上以鈦酸鐵(FeTiO3)等原料經過一系列反應制備納米二氧化鈦和鈦。主要生產過程如下:(其他產物已略去)

⑴反應①生成兩種氧化物和一種有毒的氧化物氣體,該氣體的化學是         

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是                            。

⑶納米二氧化鈦中鈦元素的化合價為        價。

⑷反應①②③④中屬于置換反應的是            (填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當代社會幾乎離不開化石燃料,關于人類使用化石燃料的“利”與“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只有“利”而無“弊”,因為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根本就離不開化石燃料,也離不開以化石燃料為原料生產的塑料、橡膠、纖維、藥物、化肥、農藥等

 

B.

只有“弊”而無“利”,因為化石燃料的燃燒產生許多有害物質,導致氣候變暖,酸雨、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含量急劇上升

 

C.

“弊”大于“利”,雖然化石燃料為人類提供了能源和物質,但使用化石燃料帶來了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

 

D.

“利”大于“弊”,雖然使用化石燃料帶來了一定的環(huán)境問題,但化石燃料是當今社會重要的能源和物質資源,只要合理利用,就可以趨利避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