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2012·德陽)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右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t1℃時,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t1℃時,加入甲物質,可使不飽和的甲溶液變成飽和
C.t2℃時,甲或乙兩種物質飽和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比是W:100
D.將甲、乙飽和溶液的溫度從t2℃降到t2℃時,乙先析出晶體
D
A. t1℃時,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說法正確。
B. t1℃時,加入甲物質,可使不飽和的甲溶液變成飽和溶液說法正確。
C. t2℃時,甲或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都等于W,所以t2℃時,甲或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是W:100說法正確。
D.從甲乙溶解度曲線的走向看甲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極小,所以降低溫度甲的飽和溶液會結晶析出晶體;但溫度從t2℃降到t1℃時乙的溶解度幾乎沒有多大變化,所以乙在溫度從t2℃降到t1℃時可能不會析出晶體。
故選D.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物質與水混合,在室溫時難以形成飽和溶液的是
A.CO2B.H2SO4C.C2H5OHD.K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右圖A、B、C為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據圖回答:

(1)t1℃時,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順序是            ;
(2)將t2℃時的等質量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分別降到0℃時,析出溶質最多的是       ,無溶質析出的是        ;
(3)當 A中含有少量B時,為了得到純凈的A,
可采用                的方法;
(4)若將t2℃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分別降到t1℃時,則三種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3分)請根據右圖中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回答下列問題:

⑴P點的含義是                  。
⑵t2℃時,30g a物質加入到50g水中不斷攪拌,能形成80g溶液嗎?       (填“能”或“不能”)。
⑶將t2℃時的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時,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最小的是        (填寫物質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幾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右圖。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從氯化鈉溶液中獲取較多的氯化鈉晶體,可采用降溫結晶
B.隨著溫度升高,硫酸鈉的溶解度不斷增大
C.40℃時硫酸鈉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為50%
D.40℃時等質量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20℃,硫酸鈉析出晶體最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甲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線如圖,a、b、c、d為圖像中的四個點。

①t1℃時,甲物質的溶解度是           
②t2℃時,25g水中最多能溶解甲物質           g。
③要使甲物質的的飽和溶液成為不飽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種方法是           。
④甲物質的溶液分別處于a、b、c、d四個點時,溶液中甲的質量分數大小關系正確的是 
        (選填下列編號)。
Ⅰ.c>d=b>a   Ⅱ.c=d>a=b   Ⅲ.c>a>b=d    Ⅳ.c>a=b>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右圖是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t℃時,甲、乙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
C.降低溫度能使接近飽和的甲溶液變?yōu)轱柡腿芤?/td>
D.10℃時,甲的飽和溶液比乙的飽和溶液更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根據下圖所示的溶解度曲線,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甲物質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質的溶解度
B.t2℃時,甲物質的飽和溶液和乙物質的飽和溶液中含有溶質的質量相等
C.將t3℃時的甲、乙兩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2℃時析出晶體的質量甲大于乙
D.當甲物質中混有少量乙物質時,可采用降溫結晶的方法提純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如圖為硝酸鉀和氯化鈉的溶解度曲線,結合圖形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P的含義是   
(2)10℃時,向100g水中加入30g硝酸鉀,此時溶液是否飽和   (填“是”或者“否”).若此基礎上再加入10g硝酸鉀,為使硝酸鉀完全溶解,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3)當氯化鈉飽和溶液中有少量的硝酸鉀可用下列  法提純氯化鈉(填字母序號)
A、蒸發(fā)結晶     B、冷卻熱飽和溶液     C、趁熱過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