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45193  145201  145207  145211  145217  145219  145223  145229  145231  145237  145243  145247  145249  145253  145259  145261  145267  145271  145273  145277  145279  145283  145285  145287  145288  145289  145291  145292  145293  145295  145297  145301  145303  145307  145309  145313  145319  145321  145327  145331  145333  145337  145343  145349  145351  145357  145361  145363  145369  145373  145379  145387  211419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實驗室制取常見氣體所需裝置如圖1所示:請回答以下問題:

(1)寫出圖中帶有標號儀器的名稱:a鐵架臺,b集氣瓶.
(2)若選用發(fā)生裝置B來制取氧氣,其反應符號表達式是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收集該氣體可用裝置D或E(填裝置序號),理由是氧氣密度比空氣大,且不與空氣反應或氧氣不易溶于水,且不與水反應.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氣,實驗完畢,先移出導管.后熄滅酒精,以免水倒吸到灼熱試管中,可能造成試管破裂.
(3)實驗室用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制取氧氣,應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A(填裝置序號),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該實驗中試管口稍向下傾斜原因是防止藥品中水分在加熱時變成水蒸氣在管口冷凝倒流,致使試管破裂.
(4)小紅用家里的小針筒和廢藥瓶組裝成一套微型裝置(如圖2所示)替代裝置B,得到老師的表揚,用該裝置做實驗的優(yōu)點是③ (填序號).
①加快反應速度               ②能完全消除廢液排放
③能控制液體的滴加速度       ④產生的氣體不含任何雜質
(5)實驗室用固體大理石與液體稀鹽酸,在常溫下反應制取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氣體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的氣體.根據(jù)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氣體應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B(填裝置序號),收集裝置是D(填裝置序號),理由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且不與空氣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在化學晚會上,小林同學表演了一個化學小魔術“空瓶生煙”(如圖1所示),A瓶中充滿氯化氫氣體,B瓶中充滿氨氣,抽開毛玻璃片,瓶中充滿濃濃的白煙.請你根據(jù)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若用“”表示氫原子,用“”表示氮原子,用“”表示氯原子,上述反應過程可用圖2表示:

(1)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氨氣+氯化氫→氯化銨;屬于化合反應.(填化學反應基本類型)
(2)分析以上微觀模擬圖,你能得出的結論是;如一個氨氣分子由1個氮原子和3個氫原子構成.
(3)如果這兩個瓶子是質地較軟的塑料瓶,我們將會觀察到塑料瓶變癟了,原因是瓶中氨氣與氯化氫氣體反應,生成氯化銨固體,使瓶內氣壓小于瓶外氣壓,(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所以塑料瓶變癟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結合下列材料填空:
材料一  1703年,德國化學家施塔爾系統(tǒng)提出燃素學說,認為物質可以燃燒是因為它們含有燃素.如木炭和金屬燃燒釋放出“燃素”后,就剩下了失去“燃素”的死灰.但是,人們始終沒有找到“燃素”.
材料二  1774年,法國科學家拉瓦錫發(fā)現(xiàn)了氧氣并研究其在燃燒中的作用.提出了氧化學說,認為燃燒是物質與空氣中氧氣發(fā)生發(fā)光放熱的劇烈反應.初步揭開了燃燒的神秘面紗.
(1)材料一中,金屬鐵在氧氣中燃燒后失去“燃素”的“死灰”是Fe3O4(填化學式),木炭燃燒釋放出“燃素”的符號表達式為C+O2$\frac{\underline{\;點燃\;}}{\;}$CO2
(2)燃燒條件是“氧化學說”的重要內容,翔安海底隧道采用了多種控制燃燒的措施.
①確保良好的通風,除能保證人的安全外,還能使通過隧道的車內汽油充分燃燒,這是考慮到充分燃燒需要充分燃燒需要充足的氧氣.
②隧道使用了氫氧化鋁[Al(OH)3]阻燃材料,它在受熱時分解成水蒸氣(H2O)和耐高溫的氧化鋁,符號表達式為2Al(OH)3$\frac{\underline{\;\;△\;\;}}{\;}$3H2O+Al2O3.氫氧化鋁能阻燃的原因是分解吸熱使周圍溫度降低,生成大量的水蒸氣稀釋空氣中氧氣含量.
(3)人們對燃燒的認識是不斷發(fā)展的,有同學查資料發(fā)現(xiàn):“鈉可在氯氣中燃燒,鎂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燒.”請根據(jù)以上事實,對初中化學所學的物質燃燒條件提出新的認識.
新認識:燃燒不一定要跟氧氣接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1)小明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到如圖所示的-格后,明白了不能把一氧化碳寫成“Co”的原因.
“Co”表示鈷元素(填名稱),其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是58.93;;
一氧化碳是由碳、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填“單質”或“化合物”).
(2)用數(shù)字和化學符號表示:2個氫原子2H,3個氧分子3O2
(3)鎂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Mg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失去(填“得到”或“失去”)2個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提出的空氣質量指標如下表所示:(達到指標值可認為被空氣污染,超過指標值為較重污染),已知成年人每天吸入空氣約為14m3.計算:
污染物指標/10-6gm-3污染物指標/10-6gm-3
二氧化硫5-400二氧化氮10-150
一氧化碳500-7000.01-2
(1)從上表中可知二氧化硫指標每立方米超過400×10-6g可認為空氣被較重污染.
(2)每個成年人在沒被污染的空氣中,每天吸入氧氣的體積約為2.9或2.8立方米(精確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2011年10月1日,小明和他的爸媽到青云山野炊.野炊有很多樂趣,然而,在野炊的情趣之中,如果遇到下面一些問題,你該如何處理?
(1)對野炊有經(jīng)驗的人會告訴你,餐具最好是導熱性好,不易破碎的材料制成,你準備帶的餐具時用A 制成的;(填字母)
A.金屬          B.陶瓷           C.無所謂
(2)在“灶”上懸掛野炊鍋時,應根據(jù)火焰調節(jié)野炊鍋到合適的高度.你覺得原因可能是柴火的外焰溫度高,食物熟得快.
(3)在引燃細枯枝后,如果迅速往“灶”里塞滿枯枝,結果反而燃燒不旺,并產生很多濃煙,說明物質充分燃燒需要的條件是要有充足的氧氣與可燃物接觸;
(4)若不小心引燃周圍的枝條,小明立即用水將其澆滅,他所利用的滅火原理是使溫度降低到燃燒物著火點以下.
(5)小明的爸爸每餐有喝酒的習慣,吃飯時,小明他爸打開茅臺酒瓶塞,小明聞到一股濃烈的香味,試用分子觀點解釋,原因是酒香分子不斷擴散到空氣中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建立一個適當?shù)哪P蛠矸从澈痛婵陀^現(xiàn)象,可以更簡單明了地表示事物.

(1)甲圖是地殼中元素質量分數(shù)模型,則A代表的一種元素是O(填元素符號).
(2)小明模仿甲圖構建了空氣中氮氣、氧氣和其它氣體的體積分數(shù)的模型(如乙圖),則乙圖中表示氧氣在空氣中體積分數(shù)的是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如圖為氧化汞受熱分解時的微觀過程示意圖:

(1)寫出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氧化汞$\stackrel{加熱}{→}$汞+氧氣;其反應基本類型是分解反應(填“化合反應”或“分解反應”).
(2)分析以上微觀模擬圖,你能得出的結論是:
①氧化汞分子由汞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
②每個氧分子由2個氧原子構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2011年6月27日,南方周末記者經(jīng)多方了解,證實位于渤海灣中部蓬萊19-3海上油氣田,在距山東龍口海岸約38海里處,發(fā)生溢油事故.給海洋環(huán)境造成嚴重污染,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石油燃燒屬于物理變化
B.鉆井平臺在下沉過程中,受到水的壓強不變
C.為杜絕環(huán)境污染,人類應停止一切石油開采
D.此事件已對環(huán)境造成嚴重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過氧化鈣(CaO2)是一種對環(huán)境友好的多功能無機化合物,通常有兩種制備方法.
已知:溫度過高過氧化物會分解生成氧化物和氧氣.

方法1:由Ca(OH)2為原料最終反應制得,其制備流程如圖1:
方法2:由雞蛋殼(含CaCO3高達90%)為原料最終反應制得,其制備流程如圖2:
(1)方法1中攪拌的目的是加速溶解.請將攪拌過程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補充完整:
CaC12+H2O2+2NH3•H2O+6H2O═CaO2•8H2O↓+2NH4Cl.制備過程中除水外可循環(huán)使用的物質是NH4Cl(填化學式).
(2)方法2中煅燒后的反應是化合反應,也能生成CaO2•8H2O,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a(OH)2+H2O2+6H2O=CaO2•8H2O.
(3)這兩種制法均要求在低溫下進行(除煅燒外),溫度過高會造成氨水揮發(fā)外,還能防止CaO2分解.
(4)“綠色化學”一般是指反應物的原子全部轉化為期望的最終產物,則上述兩種方法中生成CaO2•8H2O的反應符合“綠色化學”的是方法2(填“方法1”或“方法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