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習(xí)題
 0  41330  41338  41344  41348  41354  41356  41360  41366  41368  41374  41380  41384  41386  41390  41396  41398  41404  41408  41410  41414  41416  41420  41422  41424  41425  41426  41428  41429  41430  41432  41434  41438  41440  41444  41446  41450  41456  41458  41464  41468  41470  41474  41480  41486  41488  41494  41498  41500  41506  41510  41516  41524  211419 

科目: 來源: 題型:

按下列要求各寫一個化學(xué)方程式
(1)實驗室用固體混合物制氧氣
2KClO3
MnO2
.
2KCl+3O2
2KClO3
MnO2
.
2KCl+3O2

(2)氫氣做最理想燃料
2H2+O2
 點燃 
.
 
2H2O
2H2+O2
 點燃 
.
 
2H2O

(3)水的電解
2H2O
 通電 
.
 
2H2↑+O2
2H2O
 通電 
.
 
2H2↑+O2

(4)生成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氣體的化合反應(yīng)
C+O2
 點燃 
.
 
CO2
C+O2
 點燃 
.
 
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實驗室用下列裝置制取收集氧氣、氫氣和二氧化碳.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標號儀器的名稱①
酒精燈
酒精燈
;②
長頸漏斗
長頸漏斗
;③
水槽
水槽
;④
集氣瓶
集氣瓶

(2)其中能適宜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是
B
B
E
E
(填序號;下同)適宜用于制取較純凈的氧氣的是
B
B
C
C

(3)寫出實驗室利用上述裝置制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化學(xué)方程式,并指出所屬反應(yīng)基本類型:
制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復(fù)分解反應(yīng)
復(fù)分解反應(yīng)
反應(yīng);制氧氣
2H2O2
 MnO2 
.
 
2H2O+O2
2H2O2
 MnO2 
.
 
2H2O+O2
分解
分解
反應(yīng).
(4)實驗室制取氧氣的主要步驟有:①往試管里裝入藥品;②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③加熱試管內(nèi)的藥品;④調(diào)節(jié)試管的高度并將其固定好;⑤用排水法收集氣體;⑥熄滅酒精燈;⑦將導(dǎo)管移出水面.正確的操作順序為
②①④③⑤⑦⑥
②①④③⑤⑦⑥

(5)實驗室常用硫酸銨和堿石灰(NaOH和CaO的混合物)混合加熱制取較干燥的氨氣應(yīng)選用的制取裝置是
A
A
D
D
,(填序號)堿石灰中CaO的作用是
干燥
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六朝古都南京的地鐵建設(shè)已經(jīng)破土動工.考古興趣小組為了研究從地鐵建設(shè)工地出土的產(chǎn)物,對兩件文件的表面物質(zhì)A和B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1)寫出有關(guān)物質(zhì)的化學(xué)式:A
Fe2O3
Fe2O3
;C
FeCl3
FeCl3
;K
CuSO4
CuSO4

(2)寫出下列轉(zhuǎn)化的化學(xué)方程式:A→C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6HCl=2FeCl3+3H2O
;C→D
FeCl3+3NaOH=Fe(OH)3↓+3NaCl
FeCl3+3NaOH=Fe(OH)3↓+3NaCl
;E→H+I
2H2O
 通電 
.
 
2H2↑+O2
2H2O
 通電 
.
 
2H2↑+O2
;G→M
CO2+Ca(OH)2=CaCO3↓+H2O
CO2+Ca(OH)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如圖中曲線A、B、C分別表示三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試回答:
(1)t1°C時,A、B、C溶解度大小的順序是
B>C>A
B>C>A

(2)n點表示在t2°C時
A
A
B
B
物質(zhì)的
溶解度
溶解度
相同.
(3)在t3°C時A、B、C分別在50g水里達到飽和,冷卻到t1°C時,析出晶體最多的是
A
A
,在該溫度下三種溶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B>C>A
B>C>A

(4)從A的熱飽和溶液中提取A物質(zhì)最好的方法是
降溫結(jié)晶或冷卻熱飽和溶液
降溫結(jié)晶或冷卻熱飽和溶液

(5)為了從混有少量的A物質(zhì)的C物質(zhì)溶液中提取純凈的C物質(zhì)可采用的方法是
蒸發(fā)溶劑
蒸發(fā)溶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維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1)維生素C由
C、H、O
C、H、O
元素組成.
(2)取幾片維生素C壓碎,溶于10ml水中,然后過濾,取幾毫升濾液向其中滴入幾滴紫色石蕊試液,試液呈紅色,說明維生素C的水溶于呈
性.
(3)維生素C在酸性環(huán)境中較穩(wěn)定,在高溫時容易被破壞,請你想一想,如何合理的食用黃瓜才能有效利用黃瓜中的豐富的維生素C:
加食醋涼拌食用
加食醋涼拌食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韓江是我們潮汕的母親河.某校興趣小組的同學(xué)以“韓江水污染情況調(diào)查”為研究性課題,請你參與他們的研究,回答以下(1)~(3)小題.
(1)為較準確地測定江水樣品的酸堿度,你建議使用
D
D
(填序號)
A、紫色石蕊試液                 B、藍色石蕊試液
C、無色酚酞試液                 D、pH試紙
(2)通過網(wǎng)上查詢得知,用于測定磷含量的試劑鉬酸銨[化學(xué)式為(NH42MoO4],請問鉬酸銨中鉬(Mo)元素的化合價是
+6
+6
價.
(3)研究報告里提出了以下設(shè)想,你認為不合理的是
D
D
(填序號).
A、禁止沿江工廠將未經(jīng)處理的污水向江中直接排放
B、城市生活污水要經(jīng)凈化處理達標后才能排放
C、指導(dǎo)農(nóng)民科學(xué)合理地使用化肥、農(nóng)藥
D、在河流中投放化學(xué)試劑使氮、磷、鉀轉(zhuǎn)化為不溶物沉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中和反應(yīng)在日常生活和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有廣泛的應(yīng)用.下列做法中,利用中和反應(yīng)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固體燒堿中往往含有少量碳酸鈉.某實驗探究小組的同學(xué)為了測定某燒堿樣品中NaOH的質(zhì)量分數(shù),設(shè)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及操作步驟:

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②準備稱量10.00g樣品裝入燒瓶,并準備稱量整個U行管質(zhì)量;③打開活塞a、b、c,關(guān)閉活塞d,鼓入一段時間;④關(guān)閉活塞a、c,打開活塞b、d,將稀硫酸加入到燒瓶中,使樣品全部反應(yīng)完全;⑤關(guān)閉活塞c,打開活塞a、b、d,充分鼓入空氣一段時間;⑥再次準備稱量整個U形管質(zhì)量,測得質(zhì)量增加了0.44g.
回答下列問題:
(1)步驟③中鼓入空氣一段時間的目的是
排除裝置中的二氧化碳
排除裝置中的二氧化碳
;
(2)裝置A的作用是
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裝置C的作用是
吸收氣體中的水蒸氣
吸收氣體中的水蒸氣
;
(3)步驟⑤中還要再鼓入空氣的目的是
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吸收
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吸收

(4)計算燒堿樣品中NaOH的質(zhì)量分數(shù).(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H-1  C-12  O-16Na-23  S-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為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是否會發(fā)生反應(yīng),老師做了這樣的實驗:在盛少量NaOH溶液的試管中滴入2滴酚酞試液,溶液變紅色,再逐滴加入稀鹽酸,紅色恰好消失.同學(xué)們對紅色消失的原因進行討論后,作出猜想:
猜想一:可能是酚酞仍有,加入稀鹽酸后NaOH沒有了,NaOH與稀鹽酸發(fā)生了反應(yīng);
猜想二:可能是NaOH仍有,加入稀鹽酸后酚酞沒有了,NaOH與稀鹽酸未發(fā)生反應(yīng).請你幫助同學(xué)們設(shè)計一個簡單實驗,證明猜想一是正確的(寫出操作和現(xiàn)象即可):
向反應(yīng)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溶液變成紅色
向反應(yīng)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溶液變成紅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控制變量唯一的對照實驗是實驗探究的重要手段之一.與鐵一樣,銅露置于空氣中也會“生銹”(俗稱銅綠)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將大小形狀相同的四塊小銅片分別按如下列表所示放置一個月,觀察到現(xiàn)象如下:
實驗裝置
實驗現(xiàn)象 銅片不生銹 銅片不生銹 銅片不生銹 銅片生銹且水面附近銹蝕最嚴重
(1)實驗a說明沒有水銅不會生銹;實驗b說明沒有CO2銅也不會生銹;實驗c說明沒有
氧氣
氧氣
銅也不會生銹.
(2)據(jù)此寫出銅生銹的化學(xué)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