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實驗設計與探究:
小華在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消化”實驗中,分別進行了如下處理:
試管序號處 理 方 法現(xiàn) 象
來源饅頭碎屑、2毫升唾液充分攪拌、37℃溫水
2饅頭碎屑、2毫升清水充分攪拌、37℃溫水
3饅頭塊、2毫升唾液不攪拌、37℃溫水
(1)本實驗共有2組對照實驗.以“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為變量時,1號和3號是對照實驗.
(2)將三支試管都放入37℃溫水中5-10分鐘后取出,滴加碘液,搖勻,不會變藍的是1號,這是因為饅頭中的淀粉被唾液分解了.
(3)1號和2號試管都進行充分攪拌,這相當于口腔中舌的攪拌的作用.
(4)1號和2號試管對照,是為了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

分析 (1)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jù)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是的就是對照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將饅頭中的淀粉分解成麥芽糖;淀粉遇碘變藍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來驗證淀粉的存在.
(3)消化酶的特性:一、專一性:一種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種特定的底物 二、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無機催化劑要高 三、酶有個最適溫度(或者范圍).

解答 解:(1)1號與2號唯一的變量是唾液、1號與3號唯一的變量是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2號與3號有兩個變量,因此本實驗共有2組對照實驗.以“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為變量時,1號和3號是對照實驗.
(2)1號試管中唾液淀粉酶將淀粉糊中的淀粉全部分解為麥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變藍;2號試管中清水對淀粉沒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變藍;3號試管中饅頭塊、不攪拌,唾液與饅頭中的淀粉沒有充分混合,唾液不能把淀粉全部消化,因此滴加碘液變藍.所以“將三支試管都放入37℃溫水中5-10分鐘后取出,滴加碘液,搖勻”,不會變藍的是1號,這是因為饅頭中的淀粉被唾液分解了.
(3)“1號和2號試管都進行充分攪拌”,這相當于口腔中舌的攪拌的作用.
(4)“1號和2號試管對照”唯一的變量是唾液,因此是為了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
故答案為:(1)2;1號;3號
(2)1;饅頭中的淀粉被唾液分解了
(3)舌的攪拌    
(4)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能促進淀粉的消化以及對照實驗的特點.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請你推測,我們七年級的學生應處于哪個生長發(fā)育時期( 。
A.嬰兒期B.青春期C.兒童期D.成年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家蠶一生的發(fā)育過程,所經歷的時期依次是( 。
A.卵、幼蟲、成蟲B.卵、蛹、幼蟲、成蟲C.卵、若蟲、成蟲D.卵、幼蟲、蛹、成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如表是7種生物的細胞色素C與人細胞色素C的組成差異,請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后回答:(已知人的細胞色素C是由104個氨基酸組成)
生物名稱黑猩猩金槍魚小麥酵母菌
與人的細胞色素C的差別011213213544
(1)基于這些數(shù)據(jù),生物的細胞色素C的組成和生物的親緣關系是;親緣關系越近,細胞色素C的組成差異越。
(2)從上表中看,人和酵母菌的親緣關系最遠,因為兩者的細胞色素C的差別最大.人和黑猩猩的親緣關系最近,因為兩者的細胞色素C差別最小
(3)上述研究采用了分子生物學 法,為生物的進化提供了證據(j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合理膳食是指( 。
A.各種營養(yǎng)物質的比例合適,互相搭配
B.糖類是主要的供能物質,應多吃
C.應以肉類、蔬菜、水果為主
D.蛋白質是構成細胞的基本物質,應該多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世界衛(wèi)生組織號召普遍使用鐵制的飲具,是因為(  )
A.鐵是骨骼和牙齒的重要組成部分B.鐵是血紅蛋白的成分
C.鐵是維生素 C 的重要組成部分D.鐵有利于白細胞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氣體交換的原理是( 。
A.滲透作用B.擴散作用C.主動運輸D.離子交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呼吸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下圖中各種動物依賴各自不同的結構從外界獲取氧氣、排出體內產生的二氧化碳.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單細胞動物A用表膜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在制作臨時裝片觀察它時,要用吸管吸取表層培養(yǎng)液,根本原因是表層培養(yǎng)液氧氣含量多,草履蟲密度大.
(2)觀察B時,要用濕棉球輕擦體表使其保持濕潤,其原因是維持正常的呼吸.
(3)魚是如何在水中完成呼吸的?某實驗小組利用BTB指示劑遇二氧化碳由藍變黃的特性進行了C圖所示實驗,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解釋是水從魚口流進鰓內,溶解在水中的氧氣 就滲入鰓絲中的毛細血管里;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 就從毛細血管滲出,排到水中,從而使BTB指示劑由藍變黃.
(4)青蛙可在陸地上生活,用肺呼吸,但該結構簡單,還需要皮膚輔助呼吸.
(5)探究鳥類適于飛行生活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時,發(fā)現(xiàn)E具有完善的呼吸系統(tǒng),其身體里有發(fā)達的氣囊與肺相通,使飛行時每呼吸一次能在肺里進行兩次氣體交換,大大提高了氧氣的攝入能力.
(6)綜上所述,在動物的進化歷程中,呼吸的結構和功能逐步完善,體現(xiàn)了動物在結構上的進化趨勢是從簡單到復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