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給人體供能的最重要的能源物質是:
A.水 B.脂肪 C.糖類 D.蛋白質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植物細胞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 植物細胞都有細胞壁 B. 植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C. 液泡中的液體是細胞液 D. 所有的植物細胞都有葉綠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甜美多汁的桃肉、西瓜子、葵花籽分別是由下列哪項發(fā)育而來的( )
A. 子房壁、子房、胚珠 B. 子房、胚珠、子房壁
C. 子房壁、胚珠、子房 D. 胚珠、子房、子房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人的染色體、DNA和基因的關系示意圖,有關描述正確的是( )
A.通過控制蛋白質的合成從而控制生物性狀的結構是⑥
B.⑤為DNA,每條DNA上含有一個⑥
C.在人的體細胞中,④是成單存在的
D.②的不同細胞中,④的數(shù)目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請閱讀下面科普短文
梨小食心蟲是一種世界性害蟲,我國除西藏外各省市均有分布,尤以東北、華北、西北的桃、梨等果樹主產區(qū)發(fā)生最為普遍,可造成落果嚴重、品質下降等問題,嚴重影響果樹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蟲害在北京每年發(fā)生3-4代。第1、2代主要危害梨、桃新梢,第3、4代危害梨果。老熟幼蟲在樹干翹皮縫、根頸處、樹冠下淺土層結灰白繭越冬。翌年3月下旬老熟幼蟲化蛹,蛹期20天。4月上旬成蟲開始羽化。成蟲晝伏夜出,白天靜止于枝葉雜草中,夜晚活動交尾。卵孵化后幼蟲便在果實、新梢上蛀食,注入孔為比果點還小的小黑點。
近年來梨小食心蟲大量田間危害數(shù)據(jù)表明,害蟲發(fā)生量和危害程度與降雨或濕度關系非常密切,科學家研究了濕度對梨小食心蟲存活和繁殖的影響。
選取發(fā)育期和體重相對一致的雌、雄蛹各100 頭,分開放置在兩個塑料盒中。待其羽化后,選擇當天羽化的雌、雄成蟲各15頭,在玻璃燒杯中進行單對飼養(yǎng)。每天上午10: 00時統(tǒng)計雌蟲的產卵量,直至所有成蟲不再產卵為止。未交配的雌蛾的產卵量不予統(tǒng)計。同時記錄初次產卵和最終產卵日期及每天成蟲死亡數(shù)。試驗重復3次。
回答下列問題:
(1)梨小食心蟲的發(fā)育類型屬于__________(完全變態(tài)/不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判斷的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梨小食心蟲卵孵化后幼蟲便在果實、新梢上蛀食,說明這種行為是__________(先天性/學習)行為。
(3)通過對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可知,在實驗范圍內,濕度增加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
(4)梨小食心蟲的成蟲晝伏夜出,白天靜止于枝葉雜草中,夜晚活動交尾。這是_________和環(huán)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5)通過上述研究結果明確了濕度對害蟲繁殖和發(fā)生規(guī)律的影響,對研究防治對策具有重要意義。請你寫出一條在防治方面的合理化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人工器官應用更加廣泛,人工心肺機就是其中一種,它主要由“電動泵”、“氧合器”、“熱交換器”三部分構成。如圖為人工心肺機救治病人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問題。
(1)圖中A為“電動泵”,相當于人的心臟,推動血液循環(huán)。人體中專門調節(jié)心跳的神經中樞位于______。
(2)圖中B為“氧合器”,相當于人的______,對血液供氧,排出二氧化碳,完成血液與外界氣體的交換。
(3)圖中C為“熱交換器”用于提供熱量,調節(jié)體溫。人體維持體溫的能量主要來自細胞的______作用。
(4)圖中營養(yǎng)補充液可以提供葡萄糖。人體調節(jié)血糖濃度的激素主要是______。
(5)圖中的“流回血液”應該是______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與對應的靜脈相比,動脈的主要特征是( )
①管壁較厚
②管壁較薄
③彈性大
④彈性小
⑤管腔大
⑥管腔小
⑦管內血流速度快
⑧管內血流速度慢
⑨不具瓣膜
⑩常具瓣膜
A. ①③⑤⑦⑨ B. ②④⑥⑧⑩ C. ①③⑥⑦⑨ D. ②④⑤⑧⑩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