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某棉產區(qū),在較早些年由于瓢蟲、草蛉、蚜寄蜂等棉蚜天敵的控制,使害蟲棉蚜數量一直維持在較低水平,沒有造成棉花減產,但是后來由于長期不合理使用有機殺蟲劑,天敵被大量殺滅,棉蚜產生了抗藥性,結果導致棉蚜猖獗,棉花減產!
結合你的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是什么破壞了棉產區(qū)的生態(tài)平衡?
(2)有人提出了“生物防治”的措施來抑制棉蚜的猖獗,你認為可行嗎?
2003年5月27日,有人從長沙市瀏陽河里撈出一只全身金黃色的“金蛤蟆”,據專家證實它的身分是分布于非洲的“爪蟾”,它的“偷渡”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物種入侵不可大意!外來物種的入侵已使我國曾蒙受了巨大的損失!自然界生物何其多,為何懼怕一個小小的外來物種?請說明其中的道理.
解:(1)生態(tài)平衡是指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wěn)定的.使用殺蟲劑的防治棉蚜,不僅殺滅了棉蚜,也把其天敵(瓢蟲.草蛉.蚜寄蜂)殺死了,由于長期使用殺蟲劑,棉蚜中某些具有抗藥性的個體會大量繁殖,這就迫使人們不得不更多地使用農藥,因而造成了環(huán)境污染,并通過食物鏈影響人畜的健康.
(2)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來防治病蟲害.大致可以分為以蟲治蟲、以鳥治蟲和以菌治蟲三大類.它是降低雜草和害蟲等有害生物種群密度的一種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種間的相互關系,以一種或一類生物抑制另一種或另一類生物.它的最大優(yōu)點是不污染環(huán)境,成本低,是農藥等非生物防治病蟲害方法所不能比的,有利于維持生態(tài)平衡.
道理:因為外來物種牛蛙在當地天敵少,繁殖能力強,具有明顯的競爭優(yōu)勢,使其它生物缺乏生存空間、缺少食物,進而阻斷了某些生物的食物聯系,被它擠出食物鏈,食物鏈受到破壞,嚴重時導致當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崩潰.
故答案為:(1)殺蟲劑的使用;(2)可行,無污染,成本低,不破壞生態(tài)平衡;因為外來物種在當地天敵少,繁殖能力強,具有明顯的競爭優(yōu)勢,使其它生物缺乏生存空間,進而阻斷了某些生物的食物聯系,被它擠出生態(tài)鏈,嚴重時導致當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崩潰.
分析:此題考查人類活動對環(huán)境的影響,據此答題.
點評:掌握教材內容,能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分析解決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