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根據(jù)已學知識回答問題.
(1)達爾文在他所著《物種的起源》的一書闡述了進化論的觀點,他認為現(xiàn)代類人猿和人類的祖先是同一類森林古猿,300萬年前“露西”的化石可知其股骨粗壯、盆骨寬大,她已經(jīng)是人類的標志是她能夠直立行走.
(2)占人體體重60%~70%的營養(yǎng)成分是水.它是一類比較簡單的有機物,種類多,不供能,不構(gòu)成細胞的成分,它是維生素.本身沒有營養(yǎng)價值,但對維持人體健康有重要作用,被稱為“第七營養(yǎng)素”的是膳食纖維.

分析 (1)現(xiàn)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19世紀著名的進化論的建立者--達爾文,提出了這一觀點.
(2)食物中含有六大類營養(yǎng)物質(zhì):蛋白質(zhì)、糖類、脂肪、維生素、水和無機鹽,每一類營養(yǎng)物質(zhì)都是人體所必需的.

解答 解:(1)達爾文是19世紀著名的進化論的建立者,認為人和現(xiàn)代類人猿有很多相似之處,如人和類人猿的骨骼在結(jié)構(gòu)上差不多完全相同,內(nèi)臟結(jié)構(gòu)也非常相似,人和類人猿的胚胎在五個月以前幾乎完全一樣等等,進而提出人類和類人猿的有共同的祖先是森林古猿.就“露西”少女的骨骼化石來看,她的骨盆的髖骨前后扁,左右較寬闊,下肢骨的股骨較粗壯.說明她已直立行走.
(2)水是人體內(nèi)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zhì),約占體重的60%---70%.水是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人體的各項生命活動都離不開水;人體內(nèi)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和廢物都必須溶解在水里才能進行運輸.維生素是一類比較簡單的有機物,既不構(gòu)成細胞也不為人體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但對人體的生命活動具有重要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食物中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六大營養(yǎng)素此外,食物中還含有一類物質(zhì),雖然它們既不能被體內(nèi)的消化酶所分解,也不能被機體吸收利用,但卻是維護身體健康所必須的,營養(yǎng)學上把這類物質(zhì)叫做膳食纖維.鑒于膳食纖維于人體健康的密切聯(lián)系,有的學者把它排列在六大營養(yǎng)素之后,稱為第七營養(yǎng)素.
故答案為:(1)森林古猿;直立行走;
(2)水;維生素;膳食纖維.

點評 解題的關(guān)鍵是知道食物中各種營養(yǎng)成分的作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因受傷者大量出血,入院后急需輸血搶救.經(jīng)檢測,受傷者的血型為A型,輸血時應(yīng)選擇的獻血者血型是( 。
A.O型血B.A型血C.AB型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生物中分別屬于水生動物和陸生動物的一組是( 。
A.鯨和大象B.蝙蝠和麻雀C.鱸魚和海豚D.狗和小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哪一項屬于克。ā 。
A.將雞的某個DNA片段整合到小鼠的DNA分子中
B.將抗藥菌的某基因引入草履蟲的細胞內(nèi)
C.將鼠骨髓細胞與經(jīng)過免疫的脾細胞融合成雜交瘤細胞
D.將某種瘤細胞在體外培養(yǎng)繁殖成一個細胞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材料一:科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人們把紅薯撒在海灘上使獼猴走出森林,來到海灘取食紅薯.一只2歲的小猴破天荒地首先學會了把紅薯放在水中洗干凈再吃,后來,其它猴子也逐漸學會了這種處理紅薯的方法.材料二:黃面兀鷲遷徙于埃及和西班牙之間,它們在西班牙孵卵育雛.在埃及,黃面兀鷲喜歡吃那里的鴕鳥蛋,并可利用工具---石塊把蛋砸開.科學家在西班牙把兀鷲剛孵化出來的雛鳥偷來進行封閉式的人工飼養(yǎng),它們從來沒見過鴕鳥蛋.當秋季來臨,所有的兀鷲都返回埃及,科學家把人工飼養(yǎng)的這只兀鷲放飛,并在它停留的地上放上鴕鳥蛋,人們發(fā)現(xiàn)這只年輕的黃面兀鷲奇跡般地用石塊砸開鳥蛋,并把它吃掉.請你分析:(提示:根據(jù)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回答)
(1)材料一說明的是動物的什么行為?這種行為的獲得,對動物來說有何意義?
(2)材料二說明的是動物的什么行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生活在水中的軟體動物的呼吸器官是( 。
A.外套膜B.C.橫裂的口D.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能夠產(chǎn)生新的生物類型,對生物進化具有重要作用的是( 。
A.有利的變異B.不遺傳的變異C.不利的變異D.可遺傳的變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植物體的各部分中屬于組織的是(  )
A.B.莖的表皮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地球上自從35億年前出現(xiàn)生命以來,已有5億種生物存在,如今絕大多數(shù)已經(jīng)
消失.地質(zhì)年代物種滅絕的速度極為緩慢,鳥類平均300年滅絕1種,獸類平均8000年滅絕1種.到1600年至1700年,每10年滅絕1種動物;從1850年到1950年,鳥獸的平均滅絕速度為每年1種.
材料二:一項研究顯示了哺乳類和鳥類瀕;蚴艿酵{的原因,如表所示:
原因偷獵棲息地喪失外來物種的影響其他原因
鳥類20%60%12%8%
哺乳類31%32%17%20%
材料三:目前我國各地采用的垃圾處理方法基本上都是掩埋法,生活垃圾在埋入土中后很快就被細菌等微生物降解,但如果我們用塑料袋把垃圾包起來,不僅延緩了垃圾消失時間,而且造成不可挽救的危害,這是“垃圾袋裝化”的最大弊。
(1)由材料一可知,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主要體現(xiàn)為物種滅絕速度加快.
(2)由材料二可知,哺乳類和鳥類瀕;蚴艿酵{的主要原因是棲息地喪失,保護哺乳類和鳥類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qū).
(3)由材料三可知,“垃圾袋裝化”難于被分解的原因是它不易被土壤中的分解者分解.
(4)結(jié)合生活實際和所學知識,談?wù)勎覀內(nèi)绾螀⑴c保護環(huán)境:做好垃圾分類(答一條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