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各項屬于動物學習行為的是( )
A.黑猩猩通過堆疊箱子摘下懸掛在高處的香蕉
B.狼將撿到的嬰兒哺育成“狼孩”
C.蜘蛛結網捕捉昆蟲
D.鳥類的筑巢、孵卵和育雛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面的資料并回答問題:
資料一 一只失去雛鳥的美國紅雀,總是給養(yǎng)魚池邊浮到水面張扣求食的金魚喂它 捕來的昆蟲,就像喂養(yǎng)自己的雛鳥一樣,一連喂了好幾個星期。
資料二: 很多年前,在英格蘭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巧打開了放在門外的奶瓶蓋,偷喝了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學會了偷喝牛奶。
(1)從行為獲得的途徑來說,美國紅雀喂魚的行為屬于 ________行為.其他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為屬于______行為.
(2)美國紅雀喂魚得行為是由其體內的_______所決定的行為.其他大山雀頭和牛奶的行為是在________因素的基礎上,通過________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行為.從維持動物自身生存的意義上來說,后一行為比前一行為更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動物的行為常常表現為各種各樣的運動.分析資料一,并說出其中動物通過運動完成自己行為的兩個實例.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春秋時代起,蝗災在中國發(fā)生過800余次。我國古書有“旱極而蝗”的記載,意思說嚴重的蝗災往往和嚴重旱災相伴而生;葹陌l(fā)生時,危害面積非常大,可達數千平方公里。分析上述資料,請回答:
(1)蝗蟲遷移迅速,危害面積大,是因為其身體具有 和 等運動器官,它最主要的運動方式是 。
(2)蝗蟲適于干旱的陸地環(huán)境,與外骨骼作用是分不開的,它不僅能 和 內部柔軟器官,還能防止體內 蒸發(fā)。
(3)蝗蟲屬于昆蟲,它與蜘蛛、蝦、蜈蚣等動物有許多共同點,它們都歸屬于 動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生態(tài)系統組成成分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
A. 生物成分可劃分為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B. 生產者最為重要,消費者和分解者可有可無
C. 非生物成分對生物成分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D. 非生物成分是指生物以外的一切非生命的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青春期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青春期是從童年到成年的過渡階段
B.青春期是神經系統從開始發(fā)育到發(fā)育成熟的階段
C.青春期是指生殖器官迅速發(fā)育到發(fā)育成熟的階段
D.青春期身高體重迅速增長,內臟器官的功能大大加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流感、結核、足癬和蛔蟲病都是人體常見傳染病,請回答相關問題:
(1)流感與結核的病原體相比較,其結構特點是________。結核與足癬的病原體相比較,其結構特點是________。
(2)蛔蟲比渦蟲高等,其消化管的結構特點是________.
(3)為防止結核病,要給嬰幼兒接種卡介苗,可使嬰幼兒體內產生________。從免疫的類型上看,這屬于________。
(4)從病原體的類型上看,艾滋病和上述四種傳染病中的________歸為一類。艾滋病病毒主要侵犯并瓦解人體的________,使人體不能抵御其他病原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人的生活離不開空氣,人的身體每時每刻都在通過呼吸系統與周圍的空氣進行氣體交換。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由于呼吸道都有_______________,保證了氣體的順暢通過;呼吸道依靠_________,使得到達肺部的氣體溫暖、濕潤、清潔。
(2)人的呼吸靠胸廓容積的變化,當_________收縮使得胸廓容積擴大,肺便擴張,肺內氣壓縮變小,空氣被吸人。呼氣時反之。
(3)肺適合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結構特點是____________。
(4)2010年首先在墨西哥出現的甲型HlNl流感,曾在世界上到處蔓延,該病嚴重地威脅著人類的生命,預防措施應為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遺傳物質控制的、可保證動物基本生存能力的行為
B.動物的大腦皮層越發(fā)達,學習能力就越強
C.動物行為的產生與生活環(huán)境沒有任何關系
D.動物的復雜行為需要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等共同協調完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