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圖描述了俗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意境,在圖中表述了一個簡單的樹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非生物因素與生物因素(只考慮圖中的生物)間的關系,請綜合分析后回答問題

(1)上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描述了1條食物鏈;
(2)植物和動物都能進行A過程,通過該過程可知,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促進物質(zhì)循環(huán).
(3)螳螂和蟬都屬于節(jié)肢動物門、昆蟲綱的動物,體表有外骨骼,可防止水分過度散失,適應陸地生活.
(4)植物葉片上有散失水分的結構氣孔,因此葉是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
(5)圖中B過程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進行該過程的主要器官是葉.進行B過程時,植物體向外釋放出了大量的氧氣,維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6)植物進行C過程(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結構是根尖成熟區(qū)的根毛.吸收的水分運到葉肉細胞的葉綠體中進行B過程.
(7)退耕還林是我國采取的一項改善環(huán)境的重要生態(tài)措施,在移栽樹木時,為提高單位面積光照利用率,應做到合理密植.

分析 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存葉綠體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機物,并且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這個過程就叫光合作用.綠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超過了自身呼吸作用對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氣體形式排到大氣中;綠色植物還通過光合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這樣就維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相對平衡,簡稱碳--氧平衡.據(jù)此解答.

解答 解:(1)食物鏈的寫法是:起點是生產(chǎn)者,依次是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三級消費者→…終點是最高級別的消費者,中間用箭頭連接,箭頭總是指向捕食者.圖中的食物鏈是:樹→蟬→螳螂→黃雀;因此圖中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描述了1條食物鏈.
(2)動物作為消費者,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通過消化和吸收,將攝取的有機物變成自身能夠利用的物質(zhì).這些物質(zhì)在動物體內(nèi)經(jīng)過分解,釋放能量,同時也產(chǎn)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質(zhì).這些物質(zhì)可以被生產(chǎn)者利用,而動物排出的糞便或遺體經(jīng)過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釋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無機鹽等物質(zhì)供生產(chǎn)者利用.通過該過程可知,動物能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zhì)循環(huán).
(3)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兩對翅膀三對足,身體外有外骨骼等.螳螂和蟬都屬于節(jié)肢動物門、昆蟲綱的動物,體表有外骨骼,可防止水分過度散失,適應陸地生活.
(4)植物的葉片上有許多氣孔,氣孔主要分布在葉片的下表皮.當氣孔張開時,葉片內(nèi)的水分吸收熱量變成水蒸氣,經(jīng)氣孔擴散到外界空氣中去.因此葉是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
(5)光合作用是指在葉綠體里利用陽光,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同時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制造的有機物中,釋放出大量的氧氣,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6)成熟區(qū)表面生有大量的根毛,擴大了吸收水和無機鹽的面積.成熟區(qū)及其上部,根內(nèi)部一部分細胞分化形成導管,能輸導水分和無機鹽.吸收的水分運到葉肉細胞的葉綠體中進行B光合作用過程.
(7)在移栽樹木時,為提高單位面積光照利用率,應做到合理密植,讓樹木的葉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故答案為:
(1)1   
(2)促進物質(zhì)循環(huán)    
(3)外骨骼      
(4)氣孔
(5)氧氣     
(6)根毛;葉綠體      
(7)合理密植

點評 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義是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如圖表示芥菜葉的光合作用,請據(jù)圖回答問題:
(1)芥菜葉進行光合作用需要的條件是[③]光能,場所是[④]葉綠體.
(2)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原料之一水的吸收主要部位是在根的成熟區(qū),然后通過木質(zhì)部中的導管向上運輸,水能向上運輸?shù)膭恿碜灾参锏恼趄v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如圖關節(jié)結構中起減小摩擦作用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越古老地層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高等
B.化石是生物進化的重要證據(jù)
C.被子植物由古代裸子植物進化而來
D.生物進化的趨勢是由小到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如圖表示某池塘中四種綠藻(W、X、Y和Z)在不同水層分布的情況,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圖中最適應強光環(huán)境的是W
B.四種綠藻中X主要分布于最上層
C.圖中最適應弱光環(huán)境的是Y
D.池塘中四種綠藻和無機環(huán)境可以構成生態(tài)系統(tǒ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同學們平常吃的甘蔗莖在生物體結構層次上屬于(  )
A.細胞B.組織C.器官D.植物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大面積綠化有利于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這是因為綠化可使大氣中( 。
A.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對穩(wěn)定B.氮的含量穩(wěn)定
C.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D.氧氣的含量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王強與李紅結婚后,生了個活潑、健康的男孩小軍.請完成這一性別決定的遺傳圖解.
二胎政策放開,他們想要生個女孩.請問他們生女孩的機會有多大?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1.為了探究“肉湯變質(zhì)的原因”,李敏同學做了下面的實驗.將甲、乙、丙三套裝置按照下圖分別連接好,然后分別用酒精燈加熱至肉湯沸騰15分鐘,再將甲、乙兩套裝置放在室溫為25℃的環(huán)境中,丙裝置放入冰箱中.四天后,甲裝置中肉湯變質(zhì)了,乙、丙裝置中的肉湯沒有變質(zhì).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將甲、乙、丙三套裝置中的肉湯用酒精燈煮沸的目的是將肉湯內(nèi)的細菌、真菌殺死,排除其他細菌對實驗的干擾.
(2)乙裝置中的肉湯沒有變質(zhì)的原因是C
A.空氣沒有進入試管中             B.室溫保持在25℃的環(huán)境中
C.彎管阻擋了細菌進入肉湯內(nèi)         D.乙裝置中的肉質(zhì)比甲裝置中的肉質(zhì)好
(3)這個實驗說明了肉湯變質(zhì)的原因是空氣中的細菌、真菌進入肉湯并生長繁殖的結果.
(4)甲、丙組對照實驗中控制的變量是溫度.
(5)丙裝置中的肉湯仍然沒有變質(zhì)的原因是低溫抑制細菌、真菌的生長繁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