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面是人體從受精到嬰兒的發(fā)育過程示意圖,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①表示受精過程,是在卵巢內進行的
B. ②~③表示細胞分裂過程,是在子宮內完成的
C. 人類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
D. 胎兒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通過胎盤進入母體血液,由母體排出體外
【答案】C
【解析】
睪丸產生的精子和卵巢產生的卵細胞,都是生殖細胞,它們分別含有男性和女性的遺傳物質。含有精子的精液進入陰道后,精子游動進入子宮,進而進入輸卵管內與卵細胞相遇。眾多的精子中,只有一個能夠進入卵細胞并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不斷進行細胞分裂,逐漸發(fā)育成胚泡。胚泡緩慢地移動到子宮中,最終附著在子宮內膜上,就好比一粒種子落到了土壤中。
在子宮內膜上,胚泡中的細胞繼續(xù)進行分裂和分化,逐漸發(fā)育成胚胎,在8周左右時發(fā)育成胎兒——已經呈現出人的形態(tài)。
胎兒生活在子宮內半透明的液體——羊水中,通過胎盤、臍帶從母體獲得所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和氧;胎兒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通過胎盤經母體排出。
一般來說,從形成受精卵開始到第38周(266天)時,胎兒就發(fā)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兒和胎盤從母體的陰道產出,這個過程叫做分娩。分娩意味著新生兒的誕生。
①表示受精過程,受精過程是在輸卵管中完成,A錯誤;②~③表示細胞分裂過程,此時還沒有到達子宮,在輸卵管中完成,B錯誤;人類的生殖方式是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這種由受精卵發(fā)育的過程就是有性生殖,C正確;胎兒產生的二氧化碳通過胎盤進入母體血液,由母體排出體外,但是胎兒的呼吸系統(tǒng)沒有開始工作,所以D錯誤。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脊椎動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鯊魚用鰭游泳
②蛙用后肢跳躍和游泳
③只有哺乳動物是體溫恒定的
④鳥類能用氣囊進行氣體交換
⑤蜥蝎完全用肺呼吸
A. 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⑤D. 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吉安市正在掀起“全民助力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熱潮,下列措施符合此要求的是( 。
①將垃圾分類處理
②禁止尾氣排放不達標的機動車上路
③為了方便,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④大力提供植樹造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地球上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是( 。
A.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
B.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
C.淡水生態(tài)系統(tǒng)
D.生物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綠色植物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產者,因為它們能進行光合作用。請根據光合作用示意圖回答問題。
(1)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_。
(2)請寫出圖中各序號所代表的物質①______②____。
(3)光合作用的條件是(______)
A.有光無光均可 B.有光
(4)光合作用的場所是(______)A.線粒體 B.葉綠體
(5)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通過____(填“導管”或“篩管”)運輸到植物體的各個部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學校的幾位同學對科學知識非常有興趣,經常做一些科學小實驗,這次他們用大豆種子做了如下實驗。
(一)實驗過程:
(1)取三個無色透明的玻璃杯,分別標記為A、B、C,在每個杯底鋪等量適量餐巾紙,之后分別加入等量適量的水。
(2)取30粒大豆種子,隨機平均分3份,分別放入A、B、C杯底的餐巾紙上。
(3)將三個杯子杯口密封好。其中C杯內用注射器抽干氣體后再密封,B杯密封后用不透光的黑布全部罩住,A杯不作處理。如圖甲所示。
(4)將圖甲所示的三個裝置同時置于溫暖的、有光照的環(huán)境中放置一段時間。
(二)實驗結果:一段時間后,A、B兩杯內的種子多數萌發(fā),C杯內種子沒有萌發(fā)。
請回答問題:
(1)如果幾位同學的設計思路是把A、B作為對照實驗,由此可以推斷他們最初所做的假設是:“大豆種子的萌發(fā)需要 ”,該對照實驗的變量是______,從實驗結果分析,這組對照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2)A、B、C中,除了A與B外,能夠作為對照實驗的還有 ,該對照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3)萌發(fā)后的大豆種子繼續(xù)發(fā)育形成了幼苗(如圖乙)。請寫出圖乙中①②③各部位分別來自大豆胚的哪些組成部分。
① ;② ;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