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1,正方形ABCD的頂點A,B的坐標分別為(0,10),(8,4),頂點C,D在第一象限.點P從點A出發(fā),沿正方形按逆時針方向運動,同時,點Q從點E(4,0)出發(fā),沿x軸正方向以相同速度運動.當點P到達點C時,P,Q兩點同時停止運動.設運動時間為t(s).
(1)求正方形ABCD的邊長;
(2)當點P在AB邊上運動時,△OPQ的面積S(平方單位)與時間t(s)之間的函數(shù)圖象為拋物線的一部分(如圖2所示),求P,Q兩點的運動速度;
(3)求(2)中面積S(平方單位)與時間t(s)的函數(shù)解析式及面積S取最大值時點P的坐標;
(4)若點P,Q保持(2)中的速度不變,則點P沿著AB邊運動時,∠OPQ的大小隨著時間t的增大而增大;沿著BC邊運動時,∠OPQ的大小隨著時間t的增大而減。旤cP沿著這兩邊運動時,能使∠OPQ=90°嗎?若能,直接寫出這樣的點P的個數(shù);若不能,直接寫不能.

【答案】分析:(1)本題要依靠輔助線的幫助.做BF垂直y軸,求出FB、FA、AB的值;
(2)由2可知,點P從點A運動到點B用了10s,求出AB的值;
(3)本題有多種解法.作PG⊥y軸于G,證明△AGP∽△AFB,求出線段比.然后再求出S的面積以及拋物線的對稱軸,最后求出t的最大值.
解答:解:(1)作BF⊥y軸于F.
∵A(0,10),B(8,4)
∴FB=8,F(xiàn)A=6,
∴AB=10;(2分)

(2)由圖2可知,點P從點A運動到點B用了10s(1分)
∵AB=10
∴P、Q兩點的運動速度均為每秒一個單位長度;(1分)

(3)解法1:作PG⊥y軸于G,則PG∥BF.
∴△AGP∽△AFB
,即

.(2分)
又∵OQ=4+t
(2分)

,且在0≤t≤10內(nèi),
∴當時,S有最大值.
此時
(2分)
解法2:由圖2,可設S=at2+bt+20,
∵拋物線過(10,28)
∴可再取一個點,當t=5時,計算得,
∴拋物線過(),代入解析式,可求得a,b.評分參照解法1;

(4)這樣的點P有2個.(2分)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二次函數(shù)的圖象以及二次函數(shù)解析式的靈活運用,考生要學會看二次函數(shù)圖以及把二次函數(shù)的兩點式,頂點式的公式熟記于心.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1、如圖,在正方形網(wǎng)格上的一個△ABC.(其中點A、B、C均在網(wǎng)格上)
(1)作△ABC關于直線MN的軸對稱圖形;
(2)以P點為一個頂點作一個與△ABC全等的三角形(規(guī)定點P與點B對應,另兩頂點都在圖中網(wǎng)格交點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2•安慶一模)如圖,等腰直角△ABC沿MN所在的直線以2cm/min的速度向右作勻速運動.如果MN=2AC=4cm,那么△ABC和正方形XYMN重疊部分的面積S(cm2)與勻速運動所用時間t(min)之間的函數(shù)的大致圖象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甲,在△ABC中,∠ACB為銳角.點D為射線BC上一動點,連接AD,以AD為一邊且在AD的右側作正方形ADEF.如果AB=AC,∠BAC=90°.
解答下列問題:
(1)當點D在線段BC上時(與點B不重合),如圖甲,線段CF、BD之間的位置關系為
垂直
垂直
,數(shù)量關系為
相等
相等

(2)當點D在線段BC的延長線上時,如圖乙,①中的結論是否仍然成立,為什么?(要求寫出證明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以Rt△ABC的斜邊和一直角邊為邊長向外作正方形,面積分別為169和25,則另一直角邊的長度BC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在正方形網(wǎng)格上有一個△ABC.
(1)利用網(wǎng)格畫出AC邊上的中線BD(不寫畫法,寫出結論,下同);
(2)利用網(wǎng)格畫出△ABC邊BC上的高;
(3)用直尺和圓規(guī)在右邊方框中作一個△A′B′C′與△ABC全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