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如圖,已知△ABC,外心為O,BC=6,∠BAC=60°,分別以AB、AC為腰向形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D與△ACE,連接BE、CD交于點P,則OP的最小值是3-$\sqrt{3}$.

分析 由△ABD與△A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BAD=∠CAE=90°,∠DAC=∠BAE,根據(jù)全等三角形的性質(zhì)得到∠ADC=∠ABE,求得在以BC為直徑的圓上,由△ABC的外心為O,∠BAC=60°,得到∠BOC=120°,如圖,當PO⊥BC時,OP的值最小,解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結(jié)論.

解答 解:∵△ABD與△A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AD=∠CAE=90°,
∴∠DAC=∠BAE,
在△DAC與△BAE中,
$\left\{\begin{array}{l}{AD=AB}\\{∠DAC=∠BAE}\\{AC=AE}\end{array}\right.$,
∴△DAC≌△BAE,
∴∠ADC=∠ABE,
∴∠PDB+∠PBD=90°,
∴∠DPB=90°,
∴P在以BC為直徑的圓上,
∵△ABC的外心為O,∠BAC=60°,
∴∠BOC=120°,
如圖,當PO⊥BC時,OP的值最小,
∵BC=6,
∴BH=CH=3,
∴OH=$\sqrt{3}$,PH=3,
∴OP=3-$\sqrt{3}$.
故答案為:3-$\sqrt{3}$.

點評 本題考查了三角形的外接圓與外心,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zhì),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質(zhì),正確的作出輔助線是解題的關(guān)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已知b>a>0,$\frac{1}{a}$+$\frac{1}$=$\frac{7}{a+b}$.
(1)求$\frac{a}$+$\frac{a}$的值;
(2)求$\frac{a}$-$\frac{a}$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已知菱形ABCD邊長為5cm,tan∠DAB=$\frac{4}{3}$,連接AC、BD,過點B作BE⊥AB分別交AC、CD于E、F.若點P為AD上一點,且∠DPE+∠DAB=90°,則AP長為$\frac{5}{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先化簡,再求值:(2x-y)2-3(2x-y)+4(2x-y)2-(2x-y),其中2x-y=-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點A的坐標是(4,3),動圓D經(jīng)過A、O,分別與兩坐標軸的正半軸交于點E、F.當EF⊥OA時,此時EF=$\frac{125}{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定義:如果兩條線段將一個三角形分成3個等腰三角形,我們把這兩條線段叫做這個三角形的“三階等腰線”.
例如:如圖①,線段BD、CE把一個頂角為36°的等腰△ABC分成了3個等腰三角形,則線段BD、CE就是等腰△ABC的“三階等腰線”.

(1)圖②是一個頂角為45°的等腰三角形,在圖中畫出“三階等腰線”,并標出每個等腰三角形頂角的度數(shù);
(2)如圖③,在BC邊上取一點D,令A(yù)D=CD可以分割出第一個等腰△ACD,接著僅需要考慮如何將△ABD分成2個等腰三角形,即可畫出所需要的“三階等腰線”,類比該方法,在圖④中畫出△ABC的“三階等腰線”,并標出每個等腰三角形頂角的度數(shù);
(3)在△ABC中,BC=a,AC=b,∠C=2∠B.
①作出△ABC;(尺規(guī)作圖,不寫作法,保留作圖痕跡)
②畫出△ABC的“三階等腰線”,并做適當?shù)臉俗ⅲ?/di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1)自主閱讀:如圖1,AD∥BC,連接AB、AC、BD、CD,則S△ABC=S△BCD
證明:分別過點A和D,作AF⊥BC,DE⊥BC,由AD∥BC,可得AF=DE.
又因為S△ABC=$\frac{1}{2}×BC×AF$,S△BCD=$\frac{1}{2}×BC×DE$
所以S△ABC=S△BCD
由此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的結(jié)論:像圖1這樣,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積相等.
(2)結(jié)論應(yīng)用:如果一條直線(線段)把一個平面圖形的面積分成相等的兩部分,我們把這條直線(線段)稱為這個平面圖形的一條面積等分線(段).如三角形的一條中線就是三角形的一條面積等分線段;平行四邊形的一條對角線就是平行四邊形的一條面積等分線段.
小明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過四邊形的某一頂點的直線可以將該四邊形平分為面積相等的兩部分.
他畫出了如下示意圖(如圖2),得到了符合要求的直線AF.
小明的作圖步驟如下:
第一步:連結(jié)AC;
第二步:過點B作BE∥AC交DC的延長線于點E;
第三步:取ED中點F,作直線AF;
則直線AF即為所求.
請你幫小明寫出該作法的驗證過程:
(3)類比發(fā)現(xiàn):請參考小明思考問題的方法,解決問題:
如圖3,五邊形ABOCD,各頂點坐標為:A(3,4),B(0,2),O(0,0),C(4,0),D(4,2).請你構(gòu)造一條經(jīng)過頂點A的直線,將五邊形ABOCD分為面積相等的兩部分,并求出該直線對應(yīng)的函數(shù)表達式.
(4)提出問題:
結(jié)合下面所給的情景,請自主創(chuàng)設(shè)一個問題并給以解釋:
如圖4,C是線段AB上任意一點,分別以AC、BC為邊在線段AB同側(cè)構(gòu)造等邊三角形△ACD和等邊三角形△CBE,若△CBE的面積是1cm2
【問題】求△EBD的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如圖1,有甲乙兩個圓柱形水槽,其中乙水槽內(nèi)裝有一定量的水,甲水槽內(nèi)沒有裝水,且甲水槽中放有兩個完全相同且底面為正方形的長方形鐵塊.現(xiàn)將乙水槽內(nèi)的水勻速注入甲水槽中,兩個水槽內(nèi)的水深y(cm)與注水時間x(s)的函數(shù)關(guān)系如圖2所示,根據(jù)圖象解答下列問題:

(1)線段DE表示乙水槽內(nèi)的水深與注水之間的函數(shù)關(guān)系(填“甲”或“乙”).
(2)由A點的坐標可知長方體鐵塊的底面邊長為5cm,并結(jié)合B點的坐標可知長方體鐵塊的高為9cm,所以一個長方體的體積為225cm3
(3)若設(shè)注水速度為v cm3/s,甲水槽的底面積為S,
①求注水前乙水槽內(nèi)裝有水多少cm3
②求線段BC對應(yīng)的函數(shù)表達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如圖,△ABC中,∠C=90°,BC=7cm,AC=5,點P從B點出發(fā),沿BC方向以2m/s的速度移動,點Q從C出發(fā),沿CA方向以1m/s的速度移動.
(1)若P、Q同時分別從B、C出發(fā),那么幾秒后,△PCQ的面積等于4?
(2)若P、Q同時分別從B、C出發(fā),那么幾秒后,PQ的長度等于5?
(3)△PCQ的面積何時最大,最大面積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