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與發(fā)現(xiàn):
平面內(nèi),四條線段AB、BC、CD、DA首尾順次相接,BC與AD相交于點O.
(1)如圖1,若∠B=24°,∠D=42°,∠BAD和∠BCD的角平分線交于點M,求∠M的度數(shù);
(2)如圖2,若∠B=50°,∠D=32°,∠BAM=
1
3
∠BAD,∠BCM=
1
3
∠BCD,求∠M的度數(shù);
(3)如圖3,設(shè)∠B=x°,∠D=y°,∠BAM=
1
n
∠BAD,∠BCM=
1
n
∠BCD,用含n、x、y的代數(shù)式表示∠M的度數(shù)(直接寫答案).
考點: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質(zhì)
專題:
分析:(1)根據(jù)題意,設(shè)∠COD=x°,根據(jù)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線的定義可以利用x表示出∠BCM的值,以及∠APB的度數(shù),即∠CPM的度數(shù),在△CPM中,利用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定理,即可求∠M.
(2)根據(jù)題意,設(shè)∠COD=x°,根據(jù)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定理以及∠BAM=
1
3
∠BAD,∠BCM=
1
3
∠BCD可以利用x表示出∠BCM的值,以及∠APB的度數(shù),即∠CPM的度數(shù),在△CPM中,利用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定理,即可求∠M.
(3)同理求出∠M.
解答:(1):如圖1,設(shè)∠COD=x°,則∠AOB=∠COD=x°,
△COD中∠BCD=180°-∠ADC-∠COD=180°-42°-x=138°-x,
∵CM平分∠BCD得到:
∠BCM=
1
2
∠BCD=69°-
1
2
x,
同理:∠BAM=∠MAD=78°-
1
2
x,
在△ABP中利用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得到
∠APB=180°-24°-(78°-
1
2
x)=78°+
1
2
x,
則∠CPM=∠APB=180°-24°-(78°-
1
2
x)=78°+
1
2
x,
在△CPM中三內(nèi)角的和是180°,
即:(69°-
1
2
x)+(78°+
1
2
x)+∠AMC=180°,
則∠AMC=33°;
(2)如圖2:設(shè)∠COD=x°,則∠AOB=∠COD=x°,
△COD中∠BCD=180°-∠ADC-∠COD=180°-32°-x=148°-x,
∵CM平分∠BCD得到:
∠BCM=
1
3
∠BCD=
148°
3
-
1
3
x,
同理:∠BAM=∠MAD=
130°
3
-
1
3
x,
在△ABP中利用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得到
∠APB=180°-50°-(
130°
3
-
1
3
x
)=
260°
3
+
1
3
x,
則∠CPM=∠APB=180°-50°-(
130°
3
-
1
3
x
)=
260°
3
+
1
3
x,
在△CPM中三內(nèi)角的和是180°,
即:(
148°
3
-
1
3
x
)+(
260°
3
+
1
3
x)+∠AMC=180°,
136°+∠AMC=180°
所以∠M=44°.
(3)
∠M=∠B+
1
n
(∠BAD-∠BCD)=∠B+
1
n
(∠D-∠B)=x+
1
n
(y-x)=
n-1
n
x+
1
n
y
點評:在解題過程中如果需要一個量的值時,可以先把它設(shè)出,在解題過程中用所設(shè)的未知數(shù)表示,設(shè)的量可能也不需求出.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先閱讀第(1)題的解法,再解答第(2)題:
(1)已知a,b是有理數(shù),并且滿足等式5-
3
a=2b+
2
3
3
-a,求a,b的值.
解:因為5-
3
a=2b+
2
3
3
-a
所以5-
3
a=(2b-a)+
2
3
3

所以
2b-a=5
-a=
2
3
解得
a=
2
3
b=
13
6

(2)已知x,y是有理數(shù),并且滿足等式x2-2y-
2
y=17-4
2
,求x+y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已知△ABC中,AB=AC=a,M為底邊BC上任意一點,過點M分別作AB、AC的平行線交AC于P,交AB于Q.
(1)問線段QM、PM、AB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
(2)M位于BC的什么位置時,四邊形AQMP為菱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計算
(1)(2m-3n)2-(2m+n)(2m-n);
(2)先化簡再求代數(shù)式的值.(-2-x2+(x+1)(-x+1),其中x=0.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在直角坐標(biāo)系中有點A(a,b),B(a,c),C(-a,-b),D(-a,-c)(a≠0,b≠c).若要使四邊形ABCD是矩形,b,c應(yīng)滿足什么條件?說明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如圖,在矩形ABCD中,沿EF將矩形折疊,使A、C重合,AC與EF交于點H.
(1)求證:△ABE≌△AGF;
(2)若AB=6,BC=8,求△ABE的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某登山隊登山,有一批物資需要帶上山頂,如果每人帶45件,那么有15件被遺留下來;如果每人帶60件,那么有一人空手,并且有另一隊員攜帶的物資不足60件,但又不空手,問有幾名登山隊員?有多少物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1)閱讀下面材料:
點A,B在數(shù)軸上分別表示實數(shù)a,b,A,B兩點之間的距離表示為|AB|.
當(dāng)A,B兩點中有一點在原點時,不妨設(shè)點A在原點,如圖(1),|AB|=|OB|=|b|=|a-b|;
當(dāng)A,B兩點都不在原點時,
①如圖(2),點A,B都在原點的右邊,|AB|=|OB|-|OA|=|b|-|a|=b-a=|a-b|;
②如圖(3),點A,B都在原點的左邊,|AB|=|OB|-|OA|=|b|-|a|=-b-(-a)=|a-b|;
③如圖(4),點A,B在原點的兩邊,|AB|=|OA|+|OB|=|a|+|b|=a+(-b)=|a-b|;
綜上,數(shù)軸上A,B兩點之間的距離|AB|=|a-b|.
(2)回答下列問題:
①數(shù)軸上表示2和5的兩點之間的距離是
 
,數(shù)軸上表示-2和-5的兩點之間的距離是
 
,數(shù)軸上表示1和-3的兩點之間的距離是
 
;
②數(shù)軸上表示x和-1的兩點A和B之間的距離是
 
,如果|AB|=2,那么x為
 
;
③當(dāng)代數(shù)式|x+1|+|x-2|取最小值時,相應(yīng)的x的取值范圍是
 

④解方程|x+1|+|x-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關(guān)于x的方程x2-2x+k=0沒有實數(shù)根,那么k的取值范圍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