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矩形紙片,剪下一個正方形,剩下一個矩形,稱為第一次操作;在剩下的矩形紙片中再剪下一個正方形,剩下一個矩形,稱為第二次操作;若在第n次操作后,剩下的矩形為正方形,則稱原矩形為n階奇異矩形.如圖1,矩形ABCD中,若AB=2,BC=6,則稱矩形ABCD為2階奇異矩形.

(1)判斷與操作:如圖2,矩形ABCD長為5,寬為2,它是奇異矩形嗎?如果是,請寫出它是幾階奇異矩形,并在圖中畫出裁剪線;如果不是,請說明理由.
(2)探究與計算:已知矩形ABCD的一邊長為20,另一邊長為a(a<20),且它是3階奇異矩形,請畫出矩形ABCD及裁剪線的示意圖,并在圖的下方寫出a的值.
(3)歸納與拓展:已知矩形ABCD兩鄰邊的長分別為b,c(b<c),且它是4階奇異矩形,則b:c=
 
(寫出所有值).
考點:圖形的剪拼,矩形的性質(zhì)
專題:
分析:(1)根據(jù)已知操作步驟畫出即可;
(2)根據(jù)已知得出符合條件的有4種情況,畫出圖形即可;
(3)根據(jù)題意得出第1次操作前短邊與長邊之值為
1
5
,
4
5
,
2
7
,
3
7
,
4
7
,
5
7
3
8
,
5
8
,最終得出長邊和短邊的比是1:2,即可進行操作后得出正方形.
解答:解:(1)矩形ABCD是3階奇異矩形,裁剪線的示意圖如下:


(2)裁剪線的示意圖如下:


(3)b:c的值為
1
5
,
4
5
,
2
7
3
7
,
4
7
,
5
7
3
8
,
5
8

規(guī)律如下:第4次操作前短邊與長邊之比為:
1
2

第3次操作前短邊與長邊之比為:
1
3
;
第2次操作前短邊與長邊之比為:
1
4
;
第1次操作前短邊與長邊之比為:
1
5
,
4
5
2
7
,
3
7
4
7
,
5
7
3
8
,
5
8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新定義的操作探究性,動手實踐.操作畫圖,尋找規(guī)律,主要考查學生的變換能力和了解能力,注意:要進行分類討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計算2sin30°-cos245°的值是( 。
A、1B、-1C、0.5D、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九(1)班班長統(tǒng)計去年1~8月“書香校園”活動中全班同學的課外閱讀數(shù)量(單位:本),繪制了如圖所示的折線統(tǒng)計圖,與上月比較閱讀數(shù)量變化率最大的月份是( 。
A、2月B、5月C、6月D、7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頂點為P的拋物線C1的解析式是y=a(x-3)2(a≠0),且經(jīng)過點(0,1).
(1)求a的值;
(2)如圖將拋物線C1向下平移h(h>0)個單位得到拋物線C2,過點K(0,m2)(m>0)作直線l平行于x軸,與兩拋物線從左到右分別相交于A、B、C、D四點,且A、C兩點關于y軸對稱.
①點G在拋物線C1上,當m為何值時,四邊形APCG是平行四邊形?
②若拋物線C1的對稱軸與直線l交于點E,與拋物線C2交于點F,試探究:在K點運動過程中,
KC
PF
的值是否會改變?若會,請說明理由;若不會,請求出這個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某種植基地計劃種植A、B兩種水果共30畝,已知這兩種水果的年產(chǎn)量分別為300千克/畝、320千克/畝,收購單價分別是6元/千克、7元/千克.
(1)若該基地收獲兩種水果的年總產(chǎn)量為9320千克,求兩種水果各種植了多少畝?
(2)設該基地種植A種水果a畝,全部收購該基地水果的年總收入為w元,求出w與a的函數(shù)關系式.若要求種植A種水果的畝數(shù)不少于B種的一半,那么種植A、B兩種水果各多少畝時,全部收購該基地水果的年總收入最多?最多是多少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解不等式
3-2x
3
>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直線y=
3
4
x-
3
2
與拋物線y=-
1
4
x2+bx+c交于A、B兩點,點A在x軸上,點B的橫坐標為-8.
(1)求該拋物線的解析式;
(2)點P是直線AB上方的拋物線上一動點(不與點A、B重合),過點P作x軸的垂線,垂足為C,交直線AB于點D,作PE⊥AB于點E.
①設△PDE的周長為l,點P的橫坐標為x,求l關于x的函數(shù)關系式,并求出l的最大值;
②連接PA,以PA為邊作圖示一側(cè)的正方形APFG.隨著點P的運動,正方形的大小、位置也隨之改變.當頂點F或G恰好落在y軸上時,直接寫出對應的點P的坐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某登山隊在山腳A處測得山頂B處的仰角為45°,沿坡角30°的斜坡AD前進1000m后到達D處,又測得山頂B處的仰角為60°.求山的高度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已知⊙0是△ABC的外接圓,半徑長為5,點D、E分別是邊AB和邊AC是中點,AB=AC,BC=6.求∠OED的正切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