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圖,已知直線l1∥l2,l3、l4和l1、l2分別交于點A、B、C、D,點P在直線l3或l4上且不與點A、B、C、D重合。記∠AEP=∠1,∠PFB=∠2,∠EPF=∠3。
(1)若點P在圖(1)位置時,求證:∠3=∠1+∠2;
(2)若點P在圖(2)位置時,請直接寫出∠1、∠2、∠3之間的關系;
(3)若點P在圖(3)位置時,寫出∠1、∠2、∠3之間的關系并給予證明;
(4)若點P在C、D兩點外側運動時,請直接寫出∠1、∠2、∠3之間的關系。
解:(1)證明:過P作PQ∥l1∥l2,
由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可得:
∠1=∠QPE、∠2=∠QPF;
∵∠3=∠QPE+∠QPF,
∴∠3=∠1+∠2。
(2)∠3=∠2﹣∠1;
證明:過P作直線PQ∥l1∥l2,
則:∠1=∠QPE、∠2=∠QPF;
∵∠3=∠QPF﹣∠QPE,
∴∠3=∠2﹣∠1。

(3)∠3=360°﹣∠1﹣∠2。
證明:過P作PQ∥l1∥l2;
同(1)可證得:∠3=∠CEP+∠DFP;
∵∠CEP+∠1=180°,∠DFP+∠2=180°,
∴∠CEP+∠DFP+∠1+∠2=360°,
即∠3=360°﹣∠1﹣∠2。
(4)過P作PQ∥l1∥l2;
①當P在C點上方時,
同(2)可證:∠3=∠DFP﹣∠CEP;
∵∠CEP+∠1=180°,∠DFP+∠2=180°,
∴∠DFP﹣∠CEP+∠2﹣∠1=0,
即∠3=∠1﹣∠2。
②當P在D點下方時,
∠3=∠2﹣∠1,解法同上。
綜上可知:當P在C點上方時,∠3=∠1﹣∠2,
當P在D點下方時,∠3=∠2﹣∠1。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非常講解·教材全解全析 數(shù)學 七年級下。ㄅ浔睅煷笳n標) 北師大課標 題型:047

如下圖,已知直線l1l2分別與直線l3相交,∠1=∠3,求證:∠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9年山西省中考數(shù)學試題 題型:044

如下圖,已知直線l1∶y=與直線l2∶y=-2x+16相交于點C,l1、l2分別交x軸于A、B兩點.矩形DEFG的頂點D、E分別在直線l1l2上,頂點F、G都在x軸上,且點G與點B重合.

(1)求△ABC的面積;

(2)求矩形DEFG的邊DE與EF長;

(3)若矩形DEFG從原點出發(fā),沿x軸的反方向以每秒1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平移,設移動時間為t(0≤t≤12)秒,矩形DEFG與△ABC重疊部分的面積為S,求S關于t的函數(shù)關系式,并寫出相應的t的取值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四川省期中題 題型:解答題

如下圖,已知l1∥l2,MN分別和直線l1、l2交于點A、B,ME分別和直線l1、l2交于點C、D,點P在MN上(P點與A、B、M三點不重合)。
(1)如果點P在A、B兩點之間運動時,∠ α、∠ β、∠ γ之間有何數(shù)量關系請說明理由;
(2)如果點P在A、B兩點外側運動時,∠ α、∠ β、∠ γ有何數(shù)量關系(只須寫出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河南省月考題 題型:解答題

選做題:如下圖,已知直線l1∥l2,直線l3和直線l1、l2交于點C和D,在C、D之間有一點P,如果P點在C、D之間運動時,問∠PAC,∠APB,∠PBD之間的關系是否發(fā)生變化。若點P在C、D兩點的外側運動時(P點與點C、D不重合),試探索∠PAC,∠APB,∠PBD之間的關系又是如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