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在四邊形ABCD中,點E為AB邊上的一點,點F為對角線BD上的一點,且EF⊥AB.
(1)若四邊形ABCD為正方形.
①如圖1,請直接寫出AE與DF的數(shù)量關系 ;
②將△EBF繞點B逆時針旋轉到圖2所示的位置,連接AE,DF,猜想AE與DF的數(shù)量關系并說明理由.
(2)若四邊形ABCD為矩形,BC=mAB,其他條件都不變.
①如圖3,猜想AE與DF的數(shù)量關系并說明理由;
②將△EBF繞點B順時針旋轉α(0°<α<90°)得到△E′BF′,連接AE′,DF′,請在圖4中畫出草圖,并直接寫出AE′和DF′的數(shù)量關系.
【答案】(1)DF=AE;DF=AE;(2)DF=MF=AE;DF′=AE′.
【解析】
(1)①利用正方形的性質(zhì)得△ABD為等腰直角三角形,則BD=AB,再證明△BEF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BF=BE,所以BD-BF=AB-BE,從而得到DF=AE;
②利用旋轉的性質(zhì)得∠ABE=∠DBF,結合=, 則根據(j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可得到△ABE∽△DBF,所以 =;
(2)①作FM⊥AD,垂足為M.依據(jù)勾股定理可得Rt△ABD中,BD= =AB,再根據(jù)△DMF∽△ABD,可得=,即可得出DF=AE;
②依據(jù)△BEF∽△BAD,可得=,進而得出=,即可得出△ABE′∽△DBF′,進而得到=,即DF′=AE′.
解:(1)①∵四邊形ABCD為正方形,
∴△ABD為等腰直角三角形,
∴BD=AB,
∵EF⊥AB,
∴△BEF為等腰直角三角形,
BF=BE,
∴BD﹣BF=AB﹣BE,
即DF=AE,
故答案為:DF=AE;
②DF=AE.理由如下:
∵△EBF繞點B逆時針旋轉到圖2所示的位置,
∴∠ABE=∠DBF,
∵= , =,
∴,
∴△ABE∽△DBF,
∴=,
即AE與DF的數(shù)量關系是:DF=AE;
(2)①AE與DF的數(shù)量關系是:DF=AE;
理由:在圖3中,作FM⊥AD,垂足為M.
∵∠A=∠AEF=∠AMF=90°,
∴四邊形AEFM是矩形,
∴FM=AE,
∵AD=BC=mAB,
∴Rt△ABD中,BD==AB,
∵MF∥AB,
∴△DMF∽△ABD,
∴=,
∴DF=MF=AE;
②AE′和DF′的數(shù)量關系:DF'=AE'.
如圖3,∵四邊形ABCD為矩形,
∴AD=BC=mAB,
∴BD==AB,
∵EF⊥AB,
∴EF∥AD,
∴△BEF∽△BAD,
∴,
∴=,
如圖4,∵△EBF繞點B順時針旋轉α(0°<α<90°)得到△E'BF',
∴∠ABE′=∠DBF′,BE′=BE,BF′=BF,
∴=,
∴△ABE′∽△DBF′,
∴=,
即DF′=AE′.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A(3,2),B(4,3),C(1,1).
(1)在圖中作出△ABC關于y軸對稱圖形△A1B1C1;
(2)寫出A1、B1、C1的坐標分別是A1(___,___),B1(___,___),C1(___,___);
(3)△ABC的面積是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直線 分別交x軸、y軸于A、B兩點,已知點C坐標為(6,0),若直線AB上存在點P,使∠OPC=90°,則m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 AD 為△ ABC 的中線, BE 為△ ABD 的中線.
(1)∠ ABE=15°,∠ BED=55°,求∠ BAD 的度數(shù);
(2)作△ BED 的邊 BD 邊上的高;
(3)若△ ABC 的面積為 20, BD=2.5,求△ BDE 中 BD 邊上的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1,點E為正方形ABCD的邊AB上一點,EF⊥EC,且EF=EC,連接AF.
(1)求∠EAF的度數(shù);
(2)如圖2,連接FC交BD于M,交AD于N.求證:BD=AF+2D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等邊三角形△ABO的邊長為4.
(1)求點A的坐標.
(2)若點P從點O出發(fā)以每秒1個單位的速度沿x軸正方向運動,運動時間為t秒,△PAB的面積為S,求S與t的關系式,并直接寫出t的范圍.
(3)在(2)的條件下,當點P在點B的右側時,若S=,在平面內(nèi)是否存在點Q,使點P、Q、A、B圍成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若存在,求出點Q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兩人分別從丙、丁兩地同時出發(fā),勻速相向而行.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甲到達丁地后,乙繼續(xù)前行.設出發(fā)后,兩人相距,圖中折線表示從兩人出發(fā)至乙到達丙地的過程中與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根據(jù)圖中信息,求:
(1)點的坐標,并說明它的實際意義;
(2)甲、乙兩人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