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A是以BC為直徑的⊙O上一點,過點B作圓O的切線,與CA的延長線相交于點D,E是BD的中點,延長AE與CB的延長線相交于點F.
(1)求證:AF是⊙O的切線;
(2)若BE=3,BF=4,求CD的長.
考點:切線的判定與性質
專題:
分析:(1)利用直角三角形斜邊中線的性質和等邊對等角得到∠EAB=∠EBA,結合⊙O的切線得出OA⊥AF,從而得出AF是⊙O的切線;
(2)先根據(jù)勾股定理求得EF的長,再根據(jù)切線的性質得出EB=EA=3,即可求得AF的長,然后根據(jù)切割線定理求得FC,進而得出BC的長,根據(jù)E是BD的中點,得出BD的長,最后根據(jù)勾股定理即可求得CD的長.
解答:解:(1)連接AB,OA,
∵BC是⊙O的直徑,
∴∠BAC=90°,
∵DB是⊙O的切線,
∴DB⊥BC,
∴∠DBO=90°,
在RT△ABD中,E是斜邊BD的中線,
∴AE=DE=BE,
∴∠EAB=∠EBA,
∵OA=OB,
∴∠OAB=∠OBA,
∴∠EAB+∠OAB=∠EBA+∠OBA
∴∠EAO=∠DBO=90°,
∴OA⊥AF,
∴AF是⊙O的切線;
(2)∵在RT△BEF中,BE=3,BF=4,
∴EF=
BE2+BF2
=
32+42
=5,
∵FA、DB是⊙O的切線,
∴EA=EB=3,
∴AF=EF+EA=5+3=8,
∵AF2=FB•FC,
∴FC=
AF2
FB
=
82
4
=16,
∴BC=FC-FB=16-4=12,
∵E是BD的中點,
∴BD=2BE=6,
在RT△DBC中,CD=
DB2+BC2
=
62+122
=6
5
點評:本題考查了切線的判定和性質,直角三角形斜邊中線的性質,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勾股定理的應用等,屬于中檔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A.B兩地相距720千米,甲車從A地出發(fā)行駛120千米后,乙車從B地駕駛往A地6小時后兩車相遇,已知乙車速度是甲車速度的
3
2
,設甲車的速度為x千米/時,則下列方程正確的是( 。
A、720-6x=6×
2
3
x+120
B、720+120=6(x+
3
2
x)
C、6x+6×
3
2
x+120=720
D、6(x-
3
2
x
)+120=720+120=7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在下列圖案中可以用平移得到的是
 
(填代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有四條直線x=1,x=2,y=1,y=2圍成的正方形ABCD(如圖所示).
(1)若一條拋物線y=ax2與正方形ABCD有公共點,求該拋物線的二次項系數(shù)a的取值范圍;
(2)如果拋物線與正方形ABCD沒有公共點,求a的取值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點A是過點F(0,2)且和y軸垂直的直線上一點,點O是坐標原點.經(jīng)過點A作OA的垂線交y軸于點C,以A為頂點且開口向上的拋物線y=a(x-h)2+2經(jīng)過點C,直線OA交拋物線于另一點B,直線AC交x軸于點D,點A、B均在第二象限且互不重合.
(1)求a的值;
(2)求證:BD⊥x軸;
(3)求證:經(jīng)過D、A、O三點的拋物線的頂點P在拋物線y=a(x-h)2+2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請閱讀下列材料:
問題:如圖①,將菱形ABCD和菱形BEFG拼接在一起,使得點A,B,E在同一條直線上,點G在BC邊上,P是線段DF的中點,連接PG,PC.若∠ABC=120°,試探究PG與PC的位置關系及∠PCG的大。∶魍瑢W的思路是:延長GP交DC于點H,構造全等三角形,經(jīng)過推理使問題得到解決.請你參考小明的思路,探究并解決下列問題:
(1)直接寫出上面問題中線段PG與PC的位置關系及∠PCG的大小;
(2)將圖①中的菱形BEFG繞點B順時針旋轉,使點E恰好落在CB的延長線上,原問題中的其他條件不變(如圖②).你在(1)中得到的兩個結論是否仍成立?寫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證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BC⊥AE,垂足為C,過點C作CD∥AB,若∠ECD=51°,則∠B的度數(shù)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下圖右邊四個圖形中是左邊展開圖的立體圖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比-2大的負整數(shù)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