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在△ABC中,D是直線BC邊上的點,且BD:DC=1:2,△ABC的面積是36.則△ABD的面積是12或36.

分析 利用面積公式可得出△ABD與△ABC等高,只需求出BD與BC的比值即可求出三角形ABD的面積.

解答 解:當D在線段BC上時,如下圖一所示:

∵BD:DC=1:2,
∴BD:BC=1:3,
∴BD=$\frac{1}{3}$BC.
∴△ABD的面積=$\frac{1}{2}$BD•h=$\frac{1}{2}$×$\frac{1}{3}$BC•h=$\frac{1}{3}$△ABC的面積=$\frac{1}{3}$×36=12;
當點D在CB的延長線上時,如下圖二所示:

∵BD:DC=1:2,
∴BD:BC=1:1,
∴△ABD的面積=$\frac{1}{2}BD•h=\frac{1}{2}BC•h$=△ABC的面積=36;
故答案為12或36.

點評 考查了三角形面積公式以及根據(jù)公式計算三角形面積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點P(-5,3)關于y軸的對稱點的坐標是( 。
A.(-5,-3)B.(5,-3)C.(5,3)D.(-5,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如果在比例1:1000000的地圖上,A、B兩地的圖上距離為2.4厘米,那么A、B兩地的實際距離為24千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7.一位運動員投擲鉛球,如果鉛球運行時離地面的高度為y(米)關于水平距離x(米)的函數(shù)解析式為y=-$\frac{1}{12}$x2+$\frac{2}{3}$x+$\frac{5}{3}$,那么鉛球運動過程中最高點離地面的距離為3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已知拋物線y=x2+bx+3經(jīng)過點A(-1,8),頂點為M;
(1)求拋物線的表達式;
(2)設拋物線對稱軸與x軸交于點B,連接AB、AM,求△ABM的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據(jù)統(tǒng)計,全球每年約有50萬人因患重癥登格熱需住院治療,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兒童患者,數(shù)據(jù)“50萬”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為( 。
A.50×104B.5×105C.5×106D.5×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某水文觀測站的記錄員將高于平均水位2m的水位記為+2m,那么-0.5m表示低于平均水位0.5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當b=1時,一次函數(shù)y=$\frac{2}{3}$x+1-4b的圖象經(jīng)過第一、三、四象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我國傳統(tǒng)數(shù)學重要著作《九章算術》內容十分豐富,全書采用問題集的形式,收有246個與生產(chǎn)、生活實踐有聯(lián)系的應用問題,其中每道題有問(題目)、答(答案)、術(解題的步驟,但沒有證明),有的是一題一術,有的是多題一術或一題多術.
《九章算術》中記載“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三尺.問:折者高幾何?”
譯文:一根竹子,原高一丈,蟲傷有病,一陣風將竹子折斷,其竹梢恰好著地,著地處離原竹子根部3尺遠.問:原處還有多高的竹子?(1丈=10尺)
答:原處的竹子還有$\frac{91}{20}$尺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