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ABC的一個底角為30°,一條邊長為數(shù)學(xué)公式,則△ABC的周長為________.

6+4或4+2
分析:根據(jù)已知的邊可以是腰長,也可以是底邊的長度,然后作出底邊上的高,再根據(jù)30°角所對的直角邊等于斜邊的一半,分別利用勾股定理進行求解即可.
解答:解:如圖,作AD⊥BC,D為垂足,則
BD=CD=AB(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
①當(dāng)已知邊為腰長時,AB=2,∠B=30°,
∴AD=AB=
在Rt△ABD中,BD===3,
∴BC=2BD=2×3=6,
∴△ABC的周長=6+2×2=6+4
②當(dāng)已知邊為底邊時,BD=×2=,∠B=30°,
在Rt△ABD中,AB2=AD2+BD2
即AB2=AB2+2,
解得AB=2,
∴△ABC的周長=2×2+2=4+2,
綜上所述,△ABC的周長為6+4或4+2
故答案為:6+4或4+2
點評:本題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zhì),直角三角形30°所對的直角邊等于斜邊的一半的性質(zhì),勾股定理,因為已知邊不明確,要注意分情況進行討論求解,避免漏解而導(dǎo)致出錯.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如圖,在5×5的正方形網(wǎng)格中,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都為1.請在所給網(wǎng)格中按下精英家教網(wǎng)列要求畫出圖形.
(1)從點A出發(fā)的一條線段AB,使它的另一個端點落在格點(即小正方形的頂點)上,且長度為2
2

(2)以(1)中的AB為底的一個等腰三角形ABC,使點C在格點上,且另兩邊的長都是無理數(shù);
(3)以(1)中的AB為邊的兩個凸多邊形,使它們都是中心對稱圖形且不全等,其頂點都在格點上,各邊長都是無理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如圖,已知A(2,4),B(4,2),C是第一象限內(nèi)的一個格點(小正方形的頂點,叫格點),由點C與線段AB組成一個以AB為底,腰長為無理數(shù)的等腰三角形.
(1)則C點的坐標(biāo)是
(1,1)
(1,1)
,△ABC的面積是
4
4
;
(2)請在下圖的直角坐標(biāo)系中畫出△ABC關(guān)于原點0的對稱圖形△A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如圖,等腰梯形MNPQ的上底長為2,腰長為3,一個底角為60°.正△ABC的邊長為1,它的一邊AC在MN上,且頂點A與M重合.現(xiàn)將正△ABC在梯形的外面沿邊MN、NP、PQ進行翻滾,翻滾到有一個頂點與Q重合即停止?jié)L動.
(1)請在所給的圖中,畫出頂點A在正△ABC整個翻滾過程中所經(jīng)過的路線圖;
(2)求正△ABC在整個翻滾過程中頂點A所經(jīng)過的路徑長;
(3)求正△ABC在整個翻滾過程中頂點A所經(jīng)過的路線與梯形MNPQ的三邊MN、NP、PQ所圍成圖形的面積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附加題:
如圖等腰△ABC的底邊長為8cm,腰長為5cm,一個動點P在底邊上從B向C以O(shè).25cm/s的速度移動,請你探究,當(dāng)P運動幾秒時,P點與頂點A的連線PA與腰垂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如圖等腰△ABC的底邊長為8cm,腰長為5cm,一個動點P在底邊上從B向C以O(shè).25cm/s的速度移動,請你探究,當(dāng)P運動幾秒時,P點與頂點A的連線PA與腰垂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