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麗水)如圖,⊙O的直徑AB=6cm,P是AB延長線上的一點,過P點作⊙O的切線,切點為C,連接AC.
(1)若∠CPA=30°,求PC的長;
(2)若點P在AB的延長線上運動,∠CPA的平分線交AC于點M,你認為∠CMP的大小是否發(fā)生變化?若變化,請說明理由;若不變,求出∠CMP的值.

【答案】分析:(1)連接OC,根據(jù)切線的性質(zhì)可知OC⊥PC,則△OPC為直角三角形,OC=3,可根據(jù)銳角三角函數(shù)的定義求出PC的值;
(2)從PM是∠APC的角平分線可知∠CPM=∠MPA,根據(jù)等腰三角形的性質(zhì)及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即可求出∠CMP=∠A+∠MPA=45度.因為∠A與∠CPA為定值,故∠CMP的大小不發(fā)生變化.
解答:解:(1)連接OC,PM,
PC是⊙O的切線,
∴∠OCP=90°;
∵∠CPA=30°,OC==3,
∴tan30°==,即PC=;(5分)

(2)∠CMP的大小不發(fā)生變化;(2分)
∵PM是∠CPA的平分線,
∴∠CPM=∠MPA,
∵OA=OC,
∴∠A=∠ACO;
在△APC中,
∵∠A+∠ACP+∠CPA=180°,
∴2∠A+2∠MPA=90°,∠A+∠MPA=45°,
∴∠CMP=∠A+∠MPA=45°;  (5分)
即∠CMP的大小不發(fā)生變化,為45°.
點評:本題需要學生通過嘗試,提出猜想、驗證猜想、總結規(guī)律.既考查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與方法,又注重從特殊到一般的數(shù)學歸納能力的要求,突出了學生對圖形的探究及探索出有效的解法策略.
[常見錯誤]
(1):利用三角函數(shù)解直角三角形時,三角函數(shù)與邊不對應,或三角函數(shù)值記錯;
(2):關于∠CMP的定值問題錯誤的兩種觀點:①認為∠CMP大小不變者,用第(1)小題的特殊值(∠A=30°)進行論證;②認為∠CMP大小變化者,把∠A看成是不變的角(30°),∠CMP=∠A+∠CMP=30°+∠CMP.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1年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桑園中學九年級(下)第一次月考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7•麗水)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直角梯形ABCO的邊OC落在x軸的正半軸上,且AB∥OC,BC⊥OC,AB=4,BC=6,OC=8.正方形ODEF的兩邊分別落在坐標軸上,且它的面積等于直角梯形ABCO面積.將正方形ODEF沿x軸的正半軸平行移動,設它與直角梯形ABCO的重疊部分面積為S.
(1)分析與計算:求正方形ODEF的邊長;
(2)操作與求解:
①正方形ODEF平行移動過程中,通過操作、觀察,試判斷S(S>0)的變化情況是______;
A、逐漸增大B、逐漸減少C、先增大后減少D、先減少后增大
②當正方形ODEF頂點O移動到點C時,求S的值;
(3)探究與歸納:
設正方形ODEF的頂點O向右移動的距離為x,求重疊部分面積S與x的函數(shù)關系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1年河北省中考數(shù)學一模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7•麗水)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直角梯形ABCO的邊OC落在x軸的正半軸上,且AB∥OC,BC⊥OC,AB=4,BC=6,OC=8.正方形ODEF的兩邊分別落在坐標軸上,且它的面積等于直角梯形ABCO面積.將正方形ODEF沿x軸的正半軸平行移動,設它與直角梯形ABCO的重疊部分面積為S.
(1)分析與計算:求正方形ODEF的邊長;
(2)操作與求解:
①正方形ODEF平行移動過程中,通過操作、觀察,試判斷S(S>0)的變化情況是______;
A、逐漸增大B、逐漸減少C、先增大后減少D、先減少后增大
②當正方形ODEF頂點O移動到點C時,求S的值;
(3)探究與歸納:
設正方形ODEF的頂點O向右移動的距離為x,求重疊部分面積S與x的函數(shù)關系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7年全國中考數(shù)學試題匯編《二次函數(shù)》(07)(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7•麗水)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直角梯形ABCO的邊OC落在x軸的正半軸上,且AB∥OC,BC⊥OC,AB=4,BC=6,OC=8.正方形ODEF的兩邊分別落在坐標軸上,且它的面積等于直角梯形ABCO面積.將正方形ODEF沿x軸的正半軸平行移動,設它與直角梯形ABCO的重疊部分面積為S.
(1)分析與計算:求正方形ODEF的邊長;
(2)操作與求解:
①正方形ODEF平行移動過程中,通過操作、觀察,試判斷S(S>0)的變化情況是______;
A、逐漸增大B、逐漸減少C、先增大后減少D、先減少后增大
②當正方形ODEF頂點O移動到點C時,求S的值;
(3)探究與歸納:
設正方形ODEF的頂點O向右移動的距離為x,求重疊部分面積S與x的函數(shù)關系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0年中考數(shù)學模擬試卷5 (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7•麗水)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直角梯形ABCO的邊OC落在x軸的正半軸上,且AB∥OC,BC⊥OC,AB=4,BC=6,OC=8.正方形ODEF的兩邊分別落在坐標軸上,且它的面積等于直角梯形ABCO面積.將正方形ODEF沿x軸的正半軸平行移動,設它與直角梯形ABCO的重疊部分面積為S.
(1)分析與計算:求正方形ODEF的邊長;
(2)操作與求解:
①正方形ODEF平行移動過程中,通過操作、觀察,試判斷S(S>0)的變化情況是______;
A、逐漸增大B、逐漸減少C、先增大后減少D、先減少后增大
②當正方形ODEF頂點O移動到點C時,求S的值;
(3)探究與歸納:
設正方形ODEF的頂點O向右移動的距離為x,求重疊部分面積S與x的函數(shù)關系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7年浙江省麗水市中考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7•麗水)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直角梯形ABCO的邊OC落在x軸的正半軸上,且AB∥OC,BC⊥OC,AB=4,BC=6,OC=8.正方形ODEF的兩邊分別落在坐標軸上,且它的面積等于直角梯形ABCO面積.將正方形ODEF沿x軸的正半軸平行移動,設它與直角梯形ABCO的重疊部分面積為S.
(1)分析與計算:求正方形ODEF的邊長;
(2)操作與求解:
①正方形ODEF平行移動過程中,通過操作、觀察,試判斷S(S>0)的變化情況是______;
A、逐漸增大B、逐漸減少C、先增大后減少D、先減少后增大
②當正方形ODEF頂點O移動到點C時,求S的值;
(3)探究與歸納:
設正方形ODEF的頂點O向右移動的距離為x,求重疊部分面積S與x的函數(shù)關系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