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數學 > 題目詳情
19.如圖,△ABC中,∠ACB=90°,AB=5cm,BC=3cm,若點P從點A出發(fā),以每秒2cm的速度沿折線A-C-B-A運動,設運動時間為t秒(t>0).
(1)若點P在AC上,且滿足PA=PB時,求出此時t的值;
(2)若點P恰好在∠BAC的角平分線上,求t的值;
(3)在運動過程中,直接寫出當t為何值時,△BCP為等腰三角形.

分析 (1)設存在點P,使得PA=PB,此時PA=PB=2t,PC=4-2t,根據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得到結論;
(2)當點P在∠CAB的平分線上時,如圖1,過點P作PE⊥AB于點E,此時BP=7-2t,PE=PC=2t-4,BE=5-4=1,根據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得到結論;
(3)在Rt△ABC中,根據勾股定理得到AC=4cm,根據題意得:AP=2t,當P在AC上時,△BCP為等腰三角形,得到PC=BC,即4-2t=3,求得t=$\frac{1}{2}$,當P在AB上時,△BCP為等腰三角形,若CP=PB,點P在BC的垂直平分線上,如圖2,過P作PE⊥BC于E,求得t=$\frac{19}{4}$,若PB=BC,即2t-3-4=3,解得t=5,③PC=BC,如圖3,過C作CF⊥AB于F,由射影定理得;BC2=BF•AB,列方程32=$\frac{2t-3-4}{2}$×5,即可得到結論.

解答 解:(1)設存在點P,使得PA=PB,
此時PA=PB=2t,PC=4-2t,
在Rt△PCB中,PC2+CB2=PB2,
即:(4-2t)2+32=(2t)2
解得:t=$\frac{25}{16}$,
∴當t=$\frac{25}{16}$時,PA=PB;

(2)當點P在∠BAC的平分線上時,如圖1,過點P作PE⊥AB于點E,
此時BP=7-2t,PE=PC=2t-4,BE=5-4=1,
在Rt△BEP中,PE2+BE2=BP2,
即:(2t-4)2+12=(7-2t)2,
解得:t=$\frac{8}{3}$,
∴當$t=\frac{8}{3}$時,P在△ABC的角平分線上;

(3)在Rt△ABC中,∵AB=5cm,BC=3cm,
∴AC=4cm,
根據題意得:AP=2t,
當P在AC上時,△BCP為等腰三角形,
∴PC=BC,即4-2t=3,
∴t=$\frac{1}{2}$,
當P在AB上時,△BCP為等腰三角形,
①CP=PB,點P在BC的垂直平分線上,
如圖2,過P作PE⊥BC于E,
∴BE=$\frac{1}{2}$BC=$\frac{3}{2}$,
∴PB=$\frac{1}{2}$AB,即2t-3-4=$\frac{5}{2}$,解得:t=$\frac{19}{4}$,
②PB=BC,即2t-3-4=3,
解得:t=5,
③PC=BC,如圖3,過C作CF⊥AB于F,
∴BF=$\frac{1}{2}$BP,
∵∠ACB=90°,
由射影定理得;BC2=BF•AB,
即33=$\frac{2t-3-4}{2}$×5,
解得:t=$\frac{53}{10}$,
∴當$t=\frac{1}{2},5,\frac{53}{10}或\frac{19}{4}$時,△BCP為等腰三角形.

點評 本題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的面積,難度適中.利用分類討論的思想是解(3)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如圖,在菱形ABCD中,對角線BD=4$\sqrt{3}$,∠ABC=60°,對角線AC、BD交于點O,以點B為圓心,BC為半徑作圓與BD交于點E,則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為$\frac{4π}{3}$-2$\sqrt{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已知二次函數y=-x2+bx+c的圖象如圖所示,它與x軸的一個交點坐標為(-1,0),與y軸的交點坐標為(0,3).
(1)求此二次函數的解析式;
(2)求二次函數圖象與x軸的另一個交點的坐標;
(3)根據圖象,寫出函數值y為正數時,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函數值y為負數時,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7.函數y=x2+2x-8與y軸的交點坐標是(0,-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如圖,△ABC和△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AE=90°,AB=AC=2,O為AC中點,若點D在直線BC上運動,連接OE,則在點D運動過程中,線段OE的最小值是為( 。
A.$\frac{1}{2}$B.$\frac{\sqrt{2}}{2}$C.1D.$\sqrt{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ABC中,AB=AC,取BC邊的中點D,作DE⊥AC于點E,取DE的中點F,連接BE,AF交于點H.
(1)如圖1,如果∠BAC=90°,求證:AF⊥BE并求$\frac{AF}{BE}$的值;
(2)如圖2,如果∠BAC=a,求證:AF⊥BE并用含a的式子表示$\frac{AF}{B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如圖所示,已知△ABC中,AB=AC=10cm,BC=8cm,點D為AB的中點.如果點P在線段BC上由B出發(fā)向C點運動,同時點Q在線段CA上由C點出發(fā)向A點運動.設運動時間為t秒.
(1)若點P的速度為3cm/s,用含t的式子表示第t秒時,BP=3tcm,CP=8-3tcm.
(2)若點Q運動速度與點P的運動速度相等,經過幾秒鐘△BPD與△CQP全等,說明理由;
(3)若點Q的運動速度與點P的運動速度不相等,且點P的速度比點Q的速度慢1cm/s時,點Q的運動速度為多少時?能夠使△BPD≌△CQ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如圖,AD、BC相交于點O,AO=OD,只要添加以下條件中的一個條件,就能證明△ABO≌△DCO,則這樣的條件有①②④⑤.
①∠A=∠D;②∠B=∠C;③AB=CD;④BO=OC;⑤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已知AB兩地相距50單位長度,小明從A地出發(fā)去B地,以每分鐘2個單位長度的速度行進,第一次他向左1單位長度,第二次他向右2單位長度,第三次再向左3單位長度,第四次又向右4單位長度…,按此規(guī)律行進,如果A地在數軸上表示的數為-16.
(1)求出B地在數軸上表示的數;
(2)若B地在原點的右側,經過第八次行進后小明到達點P,此時點P與點B相距幾個單位長度?八次運動完成后一共經過了幾分?
(3)若經過n次(n為正整數)行進后,小明到達的點Q,在數軸上點Q表示的數應如何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