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1,菱形ABCD中,∠A=60°,點P從A出發(fā),以2cm/s的速度沿邊AB、BC、CD勻速運動到D終止,點Q從A與P同時出發(fā),沿邊AD勻速運動到D終止,設點P運動的時間為t(s).△APQ的面積S(cm2)與t(s)之間函數(shù)關系的圖象由圖2中的曲線段OE與線段EF、FG給出.

(1)求點Q運動的速度;
(2)求圖2中線段FG的函數(shù)關系式;
(3)問:是否存在這樣的t,使PQ將菱形ABCD的面積恰好分成1:5的兩部分?若存在,求出這樣的t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1)點Q運動的速度是1cm/s;(2);(3)存在,t=或t=.

解析試題分析:(1)根據(jù)函數(shù)圖象中E點所代表的實際意義求解.E點表示點P運動到與點B重合時的情形,運動時間為3s,可得AB=6cm;再由SAPQ=,可求得AQ的長度,進而得到點Q的運動速度;
(2)函數(shù)圖象中線段FG,表示點Q運動至終點D之后停止運動,而點P在線段CD上繼續(xù)運動的情形.如答圖2所示,求出S的表達式,并確定t的取值范圍;
(3)當點P在AB上運動時,PQ將菱形ABCD分成△APQ和五邊形PBCDQ兩部分,如答圖3所示,求出t的值;當點P在BC上運動時,PQ將菱形分為梯形ABPQ和梯形PCDQ兩部分,如答圖4所示,求出t的值.
試題解析:(1)由題意,可知題圖2中點E表示點P運動至點B時的情形,所用時間為3s,則菱形的邊長AB=2×3=6cm.此時如答圖1所示:

AQ邊上的高h=AB•sin60°=6×=cm, S=SAPQ= AQ•h=AQ×3=,解得AQ=3cm.∴點Q的運動速度為:3÷3=1cm/s.(2)由題意,可知題圖2中FG段表示點P在線段CD上運動時的情形.如答圖2所示:

點Q運動至點D所需時間為:6÷1=6s,點P運動至點C所需時間為12÷2=6s,至終點D所需時間為18÷2=9s.
因此在FG段內(nèi),點Q運動至點D停止運動,點P在線段CD上繼續(xù)運動,且時間t的取值范圍為:6≤t≤9.過點P作PE⊥AD交AD的延長線于點E,則PE=PD•sin60°=(18-2t)×,
S=SAPQ=AD•PE=×6×(?+)=.
∴FG段的函數(shù)表達式為:S=(6≤t≤9).
(3)菱形ABCD的面積為:6×6×sin60°=18,
當點P在AB上運動時,PQ將菱形ABCD分成△APQ和五邊形PBCDQ兩部分,如答圖3所示.
此時△APQ的面積S=AQ•AP•sin60°=t•2t×=,
根據(jù)題意,得=,
解得:t=s,

當點P在BC上運動時,PQ將菱形分為梯形ABPQ和梯形PCDQ兩部分,如答圖4所示.
此時,有S梯形ABPQ=S菱形ABCD,即(2t-6+t)×6×=×18,
解得t=s,
答:存在,當t=時,使PQ將菱形ABCD的面積恰好分成1:5的兩部分.
考點:1、相似形綜合題;2、動點問題的函數(shù)圖象.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如圖,△ABC在坐標平面內(nèi)三個頂點的坐標分別為A(1,2)、B(3,3)、C(3,1).

(1)根據(jù)題意,請你在圖中畫出△ABC;
(2)在原圖中,以B為位似中心,畫出△A′BC′使它與△ABC位似且位似比是3:1,并寫出頂點A′和C′的坐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如圖①,已知線段AB=8,以AB為直徑作半圓O,再以OA為直徑作半圓C,P是半圓C上的一個動點(P與點A,O不重合),AP的延長線交半圓O于點D。

(1)判斷線段AP與PD的大小關系,并說明理由;
(2)連接PC,當∠ACP=600時,求弧AD的長;
(3)過點D作DE⊥AB,垂足為E(如圖②),設AP=x,OE=y,求y與x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并寫出x的取值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已知四邊形ABCD中,E,F(xiàn)分別是AB,AD邊上的點,DE與CF交于點G.(1)如圖1,若四邊形ABCD是矩形,且DE⊥CF.則       (填“<”或“=”或“>”);
(2)如圖2,若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試探究:
當∠B與∠EGC滿足什么關系時,使得=成立?并證明你的結(jié)論;
(3)如圖3,若BA="BC=" 3,DA="DC=" 4,∠BAD= 90°,DE⊥CF.則的值為        

圖1                     圖2                     圖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如圖,已知△ABC是邊長為6cm的等邊三角形,動點P,Q同時從A、B兩點出發(fā),分別沿AB,BC方向勻速運動,其中點P運動的速度是1cm/s,點Q運動的速度是2cm/s,當點Q到達點C時,P、Q兩點都停止運動,設運動時間為t(s),

解答下列問題:
(1)當為何值時,△BPQ為直角三角形;
(2)設△BPQ的面積為S(cm2),求S與的函數(shù)關系式;
(3)作QR∥BA交AC于點R,連結(jié)PR,當為何值時,△APR∽△PRQ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晚上,小亮走在大街上.他發(fā)現(xiàn):當他站在大街兩邊的兩盞路燈之間,并且自己被兩邊路燈照在地上的兩個影子成一直線時,自己右邊的影子長為3米,左邊的影子長為1.5米.又知自己身高1.80米,兩盞路燈的高相同,兩盞路燈之間的距離為12米.求路燈的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ABC=90°,BC=2AD,E是BC的中點,連接AE、AC.

求證:(1)點F是DC上一點,連接EF,交AC于點O(如圖1),△AOE∽△COF;
(2)若點F是DC的中點,連接BD,交AE與點G(如圖2),求證:四邊形EFDG是菱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已知: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C=90°,AB=AD=25,BC=32.連接BD,AE⊥BD,垂足為E.

(1)求證:△ABE∽△DBC;
(2)求線段AE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如圖,矩形ABCD中,AB=12cm,AD=16cm,動點E、F分別從A點、C點同時出發(fā),均以2cm/s的速度分別沿AD向D點和沿CB向B點運動。

(1)經(jīng)過幾秒首次可使EF⊥AC?
(2)若EF⊥AC,在線段AC上,是否存在一點P,使?若存在,請說明P點的位置,并予以證明;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