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直角坐標系中,已知點A(2,4),B(5,0),動點P從B點出發(fā)沿BO向終點O運動,動點Q從A點出發(fā)沿AB向終點B運動.兩點同時出發(fā),速度均為每秒1個單位,設從出發(fā)起運動了xs.
(1)Q點的坐標為______(用含x的代數(shù)式表示);
(2)當x為何值時,△APQ是一個以AP為腰的等腰三角形?
(3)記PQ的中點為G.請你探求點G隨點P,Q運動所形成的圖形,并說明理由.

【答案】分析:(1)如果過點A作OB的垂線,不難求出cos∠ABO=,sin∠ABO=,因此,Q移動時,橫向移動的速度是1•cos∠ABO=單位/秒,縱向移動的速度是1•sin∠ABO=單位/秒,因此Q得坐標就可表示為(2+,4-).
(2)有了A、Q的坐標,如果分別過A、Q做x軸的垂線,通過構(gòu)成的直角三角形,不難用x表示出AQ、AP和PQ的值,然后分AP=AQ,PQ=AP兩種情況進行討論,得出x的值.
(3)通過觀察G點似乎應該在三角形ABO的中位線上,因此它的軌跡應該是個線段.
可設AB、BO的中點分別為點M、N,設MN、PQ相交于點G′,只要證明G′與G重合,也就是G′是QP的中點即可.過點P作PK∥AO交AB于點K.只要證明KM=QM就行了,根據(jù)三角形AOB為等腰三角形,AQ、PK、MN都平行,不難得出AQ=BK,AM=BM,因此便可得出KM=QM了.由此便可得出G′是PQ中點,與G重合.
解答:解:(1)(2+,4-).

(2)由題意,得P(5-x,0),0<x≤5
由勾股定理
求得PQ2=(-3)2+(4-2
AP2=(3-x)2+42
若AQ=AP,則x2=(3-x)2+42,解得x=
若PQ=AP
則(-3)2+(4-2=(3-x)2+42
x2-10x=0,解得x1=0(舍去),x2=
經(jīng)檢驗,當x=或x=時,△APQ是一個以AP為腰的等腰三角形.

(3)設AB、BO的中點分別為點M、N,則點G隨點P、Q運動所形成的圖形是線段MN
設MN,PQ相交于點G′,過點P作PK∥AO交AB于點K

∴PK∥AO∥MN
∴△A0B∽△KPB∽△MNB.
∵AB=OB
∴BK=BP=AQ,BM=BN
∴BK-BM=AQ-BM,
BK-BM=AQ-AM
即KM=QM
∴PG′=QG′
∴G′是PQ的中點
即點G′與點G重合.
∴點G隨點P、Q運動所形成的圖形是△OBA的中位線MN.
點評:本題考查綜合應用點的坐標,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識進行推理論證、運算及探究證明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如圖,直角坐標系中,△ABC的頂點都在網(wǎng)格點上,其中,A點坐標為(2,-1),則△ABC的面積為
 
平方單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直角坐標系中,已知點A(3,0),B(t,0)(0<t<
32
),以AB為邊在x軸上方作正方形ABCD,點E是直線OC與正方形ABCD的外接圓除點C以外的另一個交點,連接AE與BC相交于點F.
(1)求證:△OBC≌△FBA;?
(2)一拋物線經(jīng)過O、F、A三點,試用t表示該拋物線的解析式;?
(3)設題(2)中拋物線的對稱軸l與直線AF相交于點G,若G為△AOC的外心,試求出拋物線的解析式;?
(4)在題(3)的條件下,問在拋物線上是否存在點P,使該點關(guān)于直線AF的對稱點在x軸上精英家教網(wǎng)?若存在,請求出所有這樣的點;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在如圖平面直角坐標系中,△ABC三個頂點A、B、C的坐標分別為A(2,-1),B(1,-3),C(4,-4),
請解答下列問題:
(1)把△ABC向左平移4個單位,再向上平移3個單位,恰好得到△A1B1C1試寫出△A1B1C1三個頂點的坐標;
(2)在直角坐標系中畫出△A1B1C1
(3)求出線段AA1的長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直角坐標系中,△ABC的頂點都在網(wǎng)格點上,C點坐標為(1,2),原來△ABC各個頂點縱坐標不變,橫坐標都增加2,所得的三角形面積是
5
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在如圖的直角坐標系中,將△ABC平移后得到△A′B′C′,它們的個頂點坐標如表所示:
△ABC A(a,0) B(3,0) C(5,5)
△A′B′C′ A′(4,2) B′(7,b) C′(c,d)
(1)觀察表中各對應點坐標的變化,并填空:△ABC向
平移
4
4
個單位長度,再向
平移
2
2
個單位長度可以得到△A′B′C′;
(2)在坐標系中畫出△ABC及平移后的△A′B′C′;
(3)求出△A′B′C′的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