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義烏)如圖1所示,直角梯形OABC的頂點A、C分別在y軸正半軸與x軸負半軸上.過點B、C作直線l.將直線l平移,平移后的直線l與x軸交于點D,與y軸交于點E.
(1)將直線l向右平移,設平移距離CD為t(t≥0),直角梯形OABC被直線l掃過的面積(圖中陰影部分)為s,s關于t的函數(shù)圖象如圖2所示,OM為線段,MN為拋物線的一部分,NQ為射線,N點橫坐標為4.
①求梯形上底AB的長及直角梯形OABC的面積,
②當2<t<4時,求S關于t的函數(shù)解析式;
(2)在第(1)題的條件下,當直線l向左或向右平移時(包括l與直線BC重合),在直線AB上是否存在點P,使△PDE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請直接寫出所有滿足條件的點P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答案】分析:(1)先要看分段函數(shù)所表示的意思是什么,當0<x≤2時,E在B和A之間掃過的梯形的部分是個平行四邊形,當2<x<4時,E在A點右側,且D在O點左側時,掃過的梯形的部分是個五邊形,當x≥4時,掃過的梯形的面積就是整個梯形的面積.
①由上面的分析可看出當t=2時,就是E、A重合的時候,那么AB=2,可根據(jù)此時梯形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為8求出OA的長;而當t=4時,就是D于O重合的部分,因此OC=4,那么梯形的面積就可以求出來了.
②根據(jù)上面的分析當2<t<4時,直角梯形OABC被直線l掃過的面積=直角梯形OABC面積一直角三角形DOE面積,然后可用t表示出OD、OE的長,然后根據(jù)得出的等量關系求出S、t的函數(shù)關系式;
(2)要分三種情況進行討論:
①以點D為直角頂點,作PP1⊥x軸

在Rt△ODE中,OE=2OD,設OD=b,OE=2b.由于Rt△ODE≌Rt△P1PD,(圖示陰影)
因此b=4,2b=8,在上面二圖中分別可得到P點的生標為P(-12,4)、P(-4,4)
E點在0點與A點之間不可能;
②以點E為直角頂點

同理在②二圖中分別可得P點的生標為P(-,4)、P(8,4)E點在0點下方不可能.
③以點P為直角頂點

同理在③二圖中分別可得P點的生標為P(-4,4)(與①情形二重合舍去)、P(4,4),
E點在A點下方不可能.
綜上可得P點的生標共5個解,分別為P(-12,4)、P(-4,4)、P(-,4)、
P(8,4)、P(4,4).
解答:解:(1)①AB=2
OA==4,OC=4,S梯形OABC=12
②當2<t<4時,
直角梯形OABC被直線l掃過的面積=直角梯形OABC面積一直角三角形DOE面積,
∵AB∥CD,OA=4,
==
∴OE=8-2t
S=12-(4-t)×(8-2t)=-t2+8t-4;

(2)存在
P1(-12,4),P2(-4,4),P3(-,4),P4(4,4),P5(8,4)
下面提供參考解法二:
以直角進行分類進行討論(分三類):
第一類如上分析中①所示圖∠P為直角:
設直線DE:y=2x+2b,此時D(-b,0),E(0,2b)的中點坐標為,
直線DE的中垂線方程:y-b=-
令y=4得
由已知可得PE=DE即
化簡得3b2-32b+64=0
解得b1=8,b2=將之代入P(-8,4)
∴P1=(4,4)P2(-4,4);
第二類如上分析中②所示圖∠E為直角:
設直線DE:y=2x+2b,此時D(-b,o),E(O,2b),
直線PE的方程:y=-,
令y=4得P(4b-8,4).
由已知可得PE=DE即
化簡得b2=(2b-8)2
解之得,b1=4,b2=將之代入P(4b-8,4)
∴P3=(8,4)
第三類如上分析中③所示圖∠D為直角:
設直線DE:y=2x+2b,此時D(-b,o),E(O,2b),
直線PD的方程:y=-(x+b),
令y=4得P(-b-8,4).
由已知可得PD=DE即
解得b1=4,b2=-4將之代入P(-b-8,4)
∴P5=(-12,4)、P6(-4,4)、[P6(-4,4)與P2重合舍去].
綜上可得P點的坐標共5個解,分別為P(-12,4)、P(-4,4)、P(-,4)、
P(8,4)、P(4,4).
事實上,我們可以得到更一般的結論:
如果得出AB=a、OC=b、OA=h、設,則P點的情形如下:

點評:本題結合梯形,平行四邊形等知識考查了二次函數(shù)的綜合應用,要注意的是(2)中要分直角頂點的不同來進行分類討論,不要漏解.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8年全國中考數(shù)學試題匯編《圖形的相似》(04)(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8•義烏)如圖1,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G是CD邊上的一個動點(點G與C、D不重合),以CG為一邊在正方形ABCD外作正方形CEFG,連接BG,DE.我們探究下列圖中線段BG、線段DE的長度關系及所在直線的位置關系:
(1)①猜想如圖1中線段BG、線段DE的長度關系及所在直線的位置關系;
②將圖1中的正方形CEFG繞著點C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任意角度α,得到如圖2,如圖3情形.請你通過觀察、測量等方法判斷①中得到的結論是否仍然成立,并選取圖2證明你的判斷;

(2)將原題中正方形改為矩形(如圖4-6),且AB=a,BC=b,CE=ka,CG=kb(a≠b,k>0),第(1)題①中得到的結論哪些成立,哪些不成立?若成立,以圖5為例簡要說明理由;

(3)在第(2)題圖5中,連接DG、BE,且a=3,b=2,k=,求BE2+DG2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8年全國中考數(shù)學試題匯編《圖形的對稱》(03)(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8•義烏)如圖,直角梯形紙片ABCD,AD⊥AB,AB=8,AD=CD=4,點E、F分別在線段AB、AD上,將△AEF沿EF翻折,點A的落點記為P.
(1)當AE=5,P落在線段CD上時,PD=______;
(2)當P落在直角梯形ABCD內(nèi)部時,PD的最小值等于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8年全國中考數(shù)學試題匯編《四邊形》(09)(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8•義烏)如圖1,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G是CD邊上的一個動點(點G與C、D不重合),以CG為一邊在正方形ABCD外作正方形CEFG,連接BG,DE.我們探究下列圖中線段BG、線段DE的長度關系及所在直線的位置關系:
(1)①猜想如圖1中線段BG、線段DE的長度關系及所在直線的位置關系;
②將圖1中的正方形CEFG繞著點C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任意角度α,得到如圖2,如圖3情形.請你通過觀察、測量等方法判斷①中得到的結論是否仍然成立,并選取圖2證明你的判斷;

(2)將原題中正方形改為矩形(如圖4-6),且AB=a,BC=b,CE=ka,CG=kb(a≠b,k>0),第(1)題①中得到的結論哪些成立,哪些不成立?若成立,以圖5為例簡要說明理由;

(3)在第(2)題圖5中,連接DG、BE,且a=3,b=2,k=,求BE2+DG2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8年浙江省義烏市中考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8•義烏)如圖1,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G是CD邊上的一個動點(點G與C、D不重合),以CG為一邊在正方形ABCD外作正方形CEFG,連接BG,DE.我們探究下列圖中線段BG、線段DE的長度關系及所在直線的位置關系:
(1)①猜想如圖1中線段BG、線段DE的長度關系及所在直線的位置關系;
②將圖1中的正方形CEFG繞著點C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任意角度α,得到如圖2,如圖3情形.請你通過觀察、測量等方法判斷①中得到的結論是否仍然成立,并選取圖2證明你的判斷;

(2)將原題中正方形改為矩形(如圖4-6),且AB=a,BC=b,CE=ka,CG=kb(a≠b,k>0),第(1)題①中得到的結論哪些成立,哪些不成立?若成立,以圖5為例簡要說明理由;

(3)在第(2)題圖5中,連接DG、BE,且a=3,b=2,k=,求BE2+DG2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8年浙江省義烏市中考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8•義烏)如圖,直角梯形紙片ABCD,AD⊥AB,AB=8,AD=CD=4,點E、F分別在線段AB、AD上,將△AEF沿EF翻折,點A的落點記為P.
(1)當AE=5,P落在線段CD上時,PD=______;
(2)當P落在直角梯形ABCD內(nèi)部時,PD的最小值等于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