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1,已知C、D是雙曲線y=
m
x
在第一象限內的分支上兩點,直線CD分別交x軸、y軸于A、B,CG⊥x軸于G,DH⊥x軸于H,
OG
GC
=
DH
OH
=
1
4
,OC=
17

(1)求m的值和D點的坐標;
(2)在雙曲線第一象限內的分支上是否有一點P,使得S△POC=S△POD?若存在,求出P點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3)如圖2,點K是雙曲線y=
m
x
在第三象限內的分支上的一動點,過點K作KM⊥y軸于M,OE平分∠KOA,KE⊥OE,KE交y軸于N,直線ME交x軸于F,①
OF2+MN2
ON2
,②
OF+MN
ON
,有一個為定值,請你選擇正確結論并求出這個定值.
分析:(1)設OG=a,GC=4a.在直角三角形OGC中根據(jù)勾股定理求得a的值,從而求得點C的坐標;然后利用待定系數(shù)法求得m值;最后利用反比例函數(shù)圖象上點的坐標特征求得點D的坐標;
(2)過P作PM⊥OC,PN⊥OD.由三角形面積的等積轉換推知PM=PN,根據(jù)角平分線的性質證得P在∠COD的角平分線上;然后通過全等三角形Rt△OGC≌Rt△DHO(HL)的對應角∠OCG=∠DOH、平行線的性質、等量代換推得PO平分∠BOA;最后由反比例函數(shù)圖象上點的坐標特征可以求得點P(a,a)的坐標為(2,2);
(3)結論①對,
OF2+MN2
ON2
=1
;如圖2,如圖2,延長OE、KM交于Q,連接NQ.根據(jù)角平分線的性質、平行線的性質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推知KQ=KO、OE=EQ,即KE是OQ中垂線,所以
ON=QN,易證△OEF≌△QEM,由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知MQ=OF;最后在Rt△MNQ中,根據(jù)勾股定理求得QN2=MQ2+MN2,即ON2=OF2+MN2
解答:解:(1)∵
OG
GC
=
1
4
(已知),
∴設OG=a,GC=4a
∵OG2+GC2=OC2(勾股定理),OC=
17
,
a2+(4a)2=(
17
)2

∴a2=1
∵a>0,
∴a=1,
∴OG=1,GC=4,
∴C(1,4);
把 C(1,4)代入y=
m
x
得:m=1×4=4,即m=4;
DH
OH
=
1
4
(已知)
∴設DH=b,OH=4b,
∴D(4b,b),
把D(4b,b)代入y=
4
x
得:4b2=4b=1
∵b>0,∴b=1
∴DH=1,OH=4,
∴D(4,1);

(2)在雙曲線第一象限內的分支上有一點P,使得S△POC=S△POD
理由如下:由(1)知,C(1,4)、D(4,1),
∴DO=CO=
17
(勾股定理).
如圖1,過P作PM⊥OC,PN⊥OD,
要使S△POC=S△POD
∴PM=PN,
∴P在∠COD的角平分線上;
在Rt△OGC和Rt△DHO中,
OC=OD
CG=OH
,
∴Rt△OGC≌Rt△DHO(HL),
∴∠OCG=∠DOH(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
又∵CG∥BO,
∴∠OCG=∠BOC(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BOC=∠DOH(等量代換),即PO平分∠BOA,
∴∠POA=45°.  
過P作PQ⊥x軸于點Q,則PQ=OQ.
故設P(a,a)(a>0),則a=
m
a
=
4
a
,
解得,a=2,
∴點P的坐標為(2,2);

(3)結論①對,
OF2+MN2
ON2
=1
;
證明如下:如圖2,延長OE、KM交于Q,連接NQ.∵KM⊥y軸,
∴KM∥OF,
∴∠KQO=∠FOQ,
又∵OE平分∠KOA,
∴∠KQO=∠FOQ=∠KOQ(等量代換),
∴KQ=KO、OE=EQ
即KE是OQ中垂線,
∴ON=QN,
易證△OEF≌△QEM,
∴MQ=OF,
在Rt△MNQ中,QN2=MQ2+MN2,
即ON2=OF2+MN2
OF2+MN2
ON2
=1
點評:本題考查了反比例函數(shù)綜合題.解題時,還借用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角平分線的性質以及反比例函數(shù)圖象上點的坐標特征.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9、如圖1,已知平行四邊形PQRS是⊙O的內接四邊形.
(1)求證:平行四邊形PQRS是矩形.
(2)如圖2,如果將題目中的⊙O改為邊長為a的正方形ABCD,在AB、CD上分別取點P、S,連接PS,將Rt△SAP繞正方形中心O旋轉180°得Rt△QCR,從而得四邊形PQRS.試判斷四邊形RQRS能否變化成矩形?若能,設PA=x,SA=y,請說明x、y具有什么關系時,四邊形PQRS是矩形;若不能,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4、有這樣一道習題:如圖1,已知OA和OB是⊙O的半徑,并且OA⊥OB,P是OA上任一點(不與O、A重合),BP的延長線交⊙O于Q,過Q點作⊙O的切線交OA的延長線于R.說明:RP=RQ.
請?zhí)骄肯铝凶兓?BR>變化一:交換題設與結論.
已知:如圖1,OA和OB是⊙O的半徑,并且OA⊥OB,P是OA上任一點(不與O、A重合),BP的延長線交⊙O于Q,R是OA的延長線上一點,且RP=RQ.
求證:RQ為⊙O的切線.
變化二:運動探究:
(1)如圖2,若OA向上平移,變化一中的結論還成立嗎?(只需交待判斷)
(2)如圖3,如果P在OA的延長線上時,BP交⊙O于Q,過點Q作⊙O的切線交OA的延長線于R,原題中的結論還成立嗎?為什么?
(3)若OA所在的直線向上平移且與⊙O無公共點,請你根據(jù)原題中的條件完成圖4,并判斷結論是否還成立?(只需交待判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1,已知OA和OB是⊙O的半徑,并且OA⊥OB,P是OA上任一點(不與O、A重合),BP的延長線交⊙O于Q,過Q點作⊙O的切線交OA的延長線于R.說明:RP=RQ.運動探求.
(1)如圖2,若OA向上平移,變化一中的結論還成立嗎?(只需交待判斷) 答:
成立
成立

(2)如圖3,如果P在OA的延長線上時,BP交⊙O于Q,過點Q作⊙O的切線交OA的延長線于R,原題中的結論還成立嗎?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3•南京二模)在?ABCD中,AD=6,∠ABC=60°,點E在邊BC上,過點E作直線EF⊥AB,垂足為點F,EF與DC的延長線相交于點H.
(1)如圖1,已知點E是BC的中點,求證:以E為圓心、EF為半徑的圓與直線CD相切;
(2)如圖2,已知點E不是BC的中點,連接BH、CF,求梯形BHCF的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