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數學 > 題目詳情
(本題滿分12分,任選一題作答.)
Ⅰ、如圖①,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O為坐標原點,邊長為5的正三角形OAB的OA邊在x軸的正半軸上.點C、D同時從點O出發(fā),點C以1單位長/秒的速度向點A運動,點D以2個單位長/秒的速度沿折線OBA運動.設運動時間為t秒,0<t<5.
(1)當0<t<
52
時,證明DC⊥OA;
(2)若△OCD的面積為S,求S與t的函數關系式;
(3)以點C為中心,將CD所在的直線順時針旋轉60°交AB邊于點E,若以O、C、E、D為頂點的四邊形是梯形,求點E的坐標.
Ⅱ、(1)如圖Ⅱ-1,已知△ABC,過點A畫一條平分三角形面積的直線;
(2)如圖Ⅱ-2,已知l1∥l2,點E,F(xiàn)在l1上,點G,H在l2上,試說明△EGO與△FHO面積相等.
(3)如圖Ⅱ-3,點M在△ABC的邊上,過點M畫一條平分三角形面積的直線.
分析:Ⅰ、(1)當0<t<
5
2
時,點C不過OA中點,想證明垂直應先作出一條和CD有關的垂線,利用相似求解;
(2)應分當0<t<
5
2
時,和
5
2
≤t<5時兩種情況探討,應用t表示利用特殊的三角函數表示出OC邊上的高.進而表示出面積即可.
(3)以O、C、E、D為頂點的四邊形是梯形,那么應根據(1)(2)中的兩種類型的三角形,可分DE∥CO、CD∥OE兩種情況進行探討;
Ⅱ、(1)根據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只需過點A和BC的中點畫直線即可;
(2)結合平行線間的距離相等和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即可證明;
(3)結合(1)和(2)的結論進行求作.
解答:、解:(1)作BG⊥OA于G.
在Rt△OBG中,
OG
OB
=cos∠BOA=cos60°=
1
2
,
OC
OD
=
1
2
,
OG
OB
=
OC
OD
,
又∵∠DOC=∠BOG,
∴△DOC∽△BOG,
∴∠DCO=∠BGO=90°.
即DC⊥OA;

(2)當0<t<
5
2
時,
在Rt△OCD中,CD=OD×sin60°=2t×
3
2
=
3
t,
∴S=
1
2
×OC×CD=
1
2
×t×
3
t=
3
2
t2;
5
2
≤t<5時(如圖2)
過點D作DH⊥OA于H.
在Rt△AHD中,
HD=AD×sin60°=(10-2t)×
3
2
=
3
(5-t),
S=
1
2
×OC×HD=
1
2
×t×
3
(5-t)=
5
3
2
t-
3
2
t2

(3)當DE∥OC時,△DBE是等邊三角形.(如圖3)
BE=BD=5-2t.
在△CAE中,∠ECA=90°-∠DCE=30°,∠BAO=60°,
∴∠CEA=90°.
而AC=5-t,∴AE=
1
2
AC=
5-t
2
,
∴BE+AE=(5-2t)+
5-t
2
=5,
∴t=1,
因此AE=
5-t
2
=2.
過點E作EM⊥OA于M.
則EM=AE×sin60°=2×
3
2
=
3
,
AM=AE×cos60°=2×
1
2
=1,OM=OA-AM=4.
∴點E的坐標為(4,
3
);
當CD∥OE時(如圖4),BD=2t-5.
∠OEA=90°,∴CD⊥AB.
而△OAB是等邊三角形,
∴DE=BD-
1
2
AB=
5
2

∴2t-5=
5
2
,
∴t=
15
4

因此AE=
5-t
2
=
5
8
,
∴E的縱坐標為
5
8
×
3
2
=
5
3
16
,
橫坐標為5-
5
8
×
1
2
=
75
16
,
∴點E的坐標為(
75
16
5
3
16
);
綜上所述,點E的坐標為(4,
3
)或(
75
16
,
5
3
16
);

Ⅱ、(1)解:取BC的中點D,過A、D畫直線,則直線AD為所求;

(2)證明:∵l1∥l2,
∴點E,F(xiàn)到l2之間的距離都相等,設為h.
∴S△EGH=
1
2
GH•h,S△FGH=
1
2
GH•h,
∴S△EGH=S△FGH,
∴S△EGH-S△GOH=S△FGH-S△GOH,
∴△EGO的面積等于△FHO的面積;

(3)解:取BC的中點D,連接MD,過點A作AN∥MD交BC于點N,過M、N畫直線,則直線MN為所求.
點評:Ⅰ、是一道旋轉與運動相結合的大題,并且聯(lián)系函數與四邊形知識,要注意這些知識點間的融會貫通.
Ⅱ、主要是根據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知:三角形的中線把三角形的面積等分成了相等的兩部分;同底等高的兩個三角形的面積相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本題滿分12分)

 已知菱形ABCD的邊長為1.∠ADC=60°,等邊△AEF兩邊分別交邊DC、CB于點E、F。

1.(1)特殊發(fā)現(xiàn):如圖1,若點E、F分別是邊DC、CB的中點.求證:菱形ABCD對角線AC、BD交點O即為等邊△AEF的外心;

2.(2)若點E、F始終分別在邊DC、CB上移動.記等邊△AEF的外心為點P.

①猜想驗證:如圖2.猜想△AEF的外心P落在哪一直線上,并加以證明;

②拓展運用:如圖3,當△AEF面積最小時,過點P任作一直線分別交邊DA于點M,交邊DC的延長線于點N,試判斷是否為定值.若是.請求出該定值;若不是.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本題滿分12分)
已知菱形ABCD的邊長為1.∠ADC=60°,等邊△AEF兩邊分別交邊DC、CB于點E、F。
【小題1】(1)特殊發(fā)現(xiàn):如圖1,若點E、F分別是邊DC、CB的中點.求證:菱形ABCD對角線AC、BD交點O即為等邊△AEF的外心;
【小題2】(2)若點E、F始終分別在邊DC、CB上移動.記等邊△AEF的外心為點P.
①猜想驗證:如圖2.猜想△AEF的外心P落在哪一直線上,并加以證明;
②拓展運用:如圖3,當△AEF面積最小時,過點P任作一直線分別交邊DA于點M,交邊DC的延長線于點N,試判斷是否為定值.若是.請求出該定值;若不是.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2012屆陜西省興平市秦嶺中學九年級上學期期末練習數學卷 題型:解答題

(本題滿分12分)
已知菱形ABCD的邊長為1.∠ADC=60°,等邊△AEF兩邊分別交邊DC、CB于點E、F。
【小題1】(1)特殊發(fā)現(xiàn):如圖1,若點E、F分別是邊DC、CB的中點.求證:菱形ABCD對角線AC、BD交點O即為等邊△AEF的外心;
【小題2】(2)若點E、F始終分別在邊DC、CB上移動.記等邊△AEF的外心為點P.
①猜想驗證:如圖2.猜想△AEF的外心P落在哪一直線上,并加以證明;
②拓展運用:如圖3,當△AEF面積最小時,過點P任作一直線分別交邊DA于點M,交邊DC的延長線于點N,試判斷是否為定值.若是.請求出該定值;若不是.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2011-2012學年陜西省興平市九年級上學期期末練習數學卷 題型:解答題

(本題滿分12分)

 已知菱形ABCD的邊長為1.∠ADC=60°,等邊△AEF兩邊分別交邊DC、CB于點E、F。

1.(1)特殊發(fā)現(xiàn):如圖1,若點E、F分別是邊DC、CB的中點.求證:菱形ABCD對角線AC、BD交點O即為等邊△AEF的外心;

2.(2)若點E、F始終分別在邊DC、CB上移動.記等邊△AEF的外心為點P.

①猜想驗證:如圖2.猜想△AEF的外心P落在哪一直線上,并加以證明;

②拓展運用:如圖3,當△AEF面積最小時,過點P任作一直線分別交邊DA于點M,交邊DC的延長線于點N,試判斷是否為定值.若是.請求出該定值;若不是.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