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朝陽區(qū)二模)如圖,在邊長在2的正方形ABCD中,點F在x軸上一點,CF=1,過點B作BF的垂線,交y軸于點E;
(1)求過點E、B、F的拋物線的解析式;
(2)將∠EBF繞點B順時針旋轉(zhuǎn),角的一邊交y軸正半軸于點M,另一邊交x軸于點N,設BM與(1)中拋物線的另一交點為G,當點G的橫坐標為時,EM與NO有怎樣的數(shù)量關系?請說明你的結(jié)論;
(3)點P在(1)中的拋物線上,且PE與y軸所成銳角的正切值為,求點P的坐標.

【答案】分析:(1)根據(jù)正方形的邊長易求得B、F點坐標.若∠EBF=90°,那么∠ABE、∠CBF為同角的余角,由此可證得△ABE≌△CBF,即可求得AE的長,從而可得到E點坐標,從而利用待定系數(shù)法求得該拋物線的解析式.
(2)根據(jù)點G的橫坐標,可確定G點的坐標,易求得直線BG的解析式,從而得到M點的坐標,即可得到EM、AM的長,由(1)知AM=CN,由此可求得CN、ON的長,然后可求得EM、ON的數(shù)量關系.
(3)此題應分兩種情況考慮:
①當點P在E點上方時,過P作PH⊥y軸于H,連接PE,根據(jù)拋物線的解析式可設出點P的坐標,即可得到EH、PH的長,然后根據(jù)∠PEH的正切值求出點P的坐標.
②當點P在E點下方時,方法同①.
解答:解:(1)由題意,可得點B(2,2);
∵CF=1,
∴F(3,0);
在正方形ABCD中,∠ABC=∠OAB=∠BCF=90°,AB=BC,
∵BE⊥BF,
∴∠EBF=90°,
∴∠EBF=∠ABC,
即∠ABE+∠EBC=∠EBC+∠CBF,
∴∠ABE=∠CBF,
∴△ABE≌△CBF;
∴E(0,1).
設過點E,B,F(xiàn)的拋物線的解析式為y=ax2+bx+1,則有:
,
解得
∴該拋物線的解析式為:y=-x2+x+1.

(2)∵G(在拋物線y=-,
,
∴G();
設過B、G的直線解析式為y=kx+b,


∴過點BE的直線解析式為y=
∴直線y=與y軸交于點M(0,3),
∴EM=2;
可證△ABM≌△CBN,
∴CN=AM,
∴ON=1;
∴EM=2ON.


(3)點P在拋物線y=上,設P點的坐標為(m,,
如圖2:①過點P1作P1H1⊥y軸于點H1,連接P1E;
∴tan∠H1EP1=
,

解得(不合題意,舍去);
②過點P2作P2H2⊥y軸于點H2,連接P2E,
∴tan∠,
,
解得(不合題意,舍去)
,

綜上所述,點P1,),P2,-)為所求.
點評:此題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質(zhì)、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zhì)、二次函數(shù)解析式的確定、銳角三角函數(shù)的定義等知識,同時還考查了分類討論的數(shù)學思想,難度較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0年北京市朝陽區(qū)中考數(shù)學二模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10•朝陽區(qū)二模)如圖,反比例函數(shù)y=(x>0)的圖象經(jīng)過點A.
(1)求反比例函數(shù)的解析式;
(2)若點B在y=(x>0)的圖象上,求直線AB的解析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1年北京市中考數(shù)學模擬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0•朝陽區(qū)二模)全球可被人類利用的淡水總量僅占總水量的0.00003,因此珍惜水,保護水是我們每一位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其中數(shù)字0.00003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為( )
A.3×10-4
B.3×10-5
C.0.3×10-4
D.0.3×10-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0年北京市朝陽區(qū)中考數(shù)學二模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10•朝陽區(qū)二模)如圖1,四邊形ABCD,將頂點為A的角繞著頂點A順時針旋轉(zhuǎn),角的一條邊與DC的延長線交于點F,角的另一邊與CB的延長線交于點E,連接EF.
(1)如果四邊形ABCD為正方形,當∠EAF=45°時,有EF=DF-BE.請你思考如何證明這個結(jié)論(只需思考,不必寫出證明過程);
(2)如圖2,如果在四邊形ABCD中,AB=AD,∠ABC=∠ADC=90°,當∠EAF=∠BAD時,EF與DF、BE之間有怎樣的數(shù)量關系?請寫出它們之間的關系式(只需寫出結(jié)論);
(3)如圖3,如果在四邊形ABCD中,AB=AD,∠ABC與∠ADC互補,當∠EAF=∠BAD時,EF與DF、BE之間有怎樣的數(shù)學關系?請寫出它們之間的關系式并給予證明;
(4)在(3)中,若BC=4,DC=7,CF=2,求△CEF的周長(直接寫出結(jié)果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0年北京市朝陽區(qū)中考數(shù)學二模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10•朝陽區(qū)二模)如圖,平行四邊形ABCD中,AD=8,CD=4,∠D=60°.點P與點Q是平行四邊形ABCD邊上的動點,點P以每秒1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從點C運動到點D,點Q以每秒2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從點A→點B→點C運動,當其中一個點到達終點時,另一個點隨之停止運動.點P與點Q同時出發(fā),設運動時間為t,△CPQ的面積為S.
(1)求S關于t的函數(shù)關系式;
(2)求出S的最大值;
(3)t為何值時,以△CPQ的一邊所在直線為軸翻折,翻折前后的兩個三角形所組成的四邊形是菱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