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點E是∠AOB的平分線上一點,EC⊥OA,ED⊥OB,垂足分別為C、D.

求證:
(1)∠ECD=∠EDC;
(2)OC=OD
(3)OE是線段CD的垂直平分線.

【答案】
(1)

證明:∵OE平分∠AOB,EC⊥OA,ED⊥OB,

∴ED=EC,即△CDE為等腰三角形,

∴∠ECD=∠EDC


(2)

證明:∵點E是∠AOB的平分線上一點,EC⊥OA,ED⊥OB,

∴∠DOE=∠COE,∠ODE=∠OCE=90°,OE=OE,

∴△OED≌△OEC(AAS),

∴OC=OD


(3)

證明:∵OC=OD,且DE=EC,

∴OE是線段CD的垂直平分線.


【解析】(1)根據(jù)角平分線性質可證ED=EC,從而可知△CDE為等腰三角形,可證∠ECD=∠EDC;
(2)由OE平分∠AOB,EC⊥OA,ED⊥OB,OE=OE,可證△OED≌△OEC,可得OC=OD;
(3)根據(jù)ED=EC,OC=OD,可證OE是線段CD的垂直平分線.
【考點精析】解答此題的關鍵在于理解角平分線的性質定理的相關知識,掌握定理1:在角的平分線上的點到這個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 定理2:一個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的點,在這個角的平分線上.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圖形中,不是軸對稱圖形的是( )
A.線段
B.角
C.等腰三角形
D.直角三角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描述一次函數(shù)y=-2x+5圖象性質錯誤的是

Ay隨x的增大而減小

B直線經過第一、二、四象限

C直線從左到右是下降的

D直線與x軸交點坐標是0,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12+m0有實數(shù)根,則m的取值范圍是(  )

A.m≥0B.m≤0C.m0D.m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已知在△ABC中,AB=AC,D為BC邊的中點,過點D作DE⊥AB,DF⊥AC,垂足分別為E,F(xiàn).
(1)求證:DE=DF;
(2)若∠A=60°,BE=1,求△ABC的周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Rt△ABC中,∠ACB=900,AC=6,BC=8.動點M從點A出發(fā),以每秒1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AB向點B勻速運動;同時,動點N從點B出發(fā),以每秒3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BA向點A勻速運動.過線段MN的中點G作邊AB的垂線,垂足為點G,交△ABC的另一邊于點P,連接PM、PN,當點N運動到點A時,M、N兩點同時停止運動,設運動時間為t秒.

(1)當t= 秒時,動點M、N相遇;

(2)設△PMN的面積為S,求S與t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

(3)取線段PM的中點K,連接KA、KC,在整個運動過程中,△KAC的面積是否變化?若變化,直接寫出它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若不變化,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已知拋物線經過坐標原點O和x軸上另一點E,頂點M的坐標為(2,4);矩形ABCD的頂點A與點O重合,AD、AB分別在x軸、y軸上,且AD=2,AB=3.

(1)求該拋物線所對應的函數(shù)關系式;

(2)將矩形ABCD以每秒1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從如圖所示的位置沿x軸的正方向勻速平行移動,同時一動點P也以相同的速度從點A出發(fā)向B勻速移動,設它們運動的時間為t秒(0≤t≤3),直線AB與該拋物線的交點為N(如圖2所示).

①當t=時,判斷點P是否在直線ME上,并說明理由;

②設以P、N、C、D為頂點的多邊形面積為S,試問S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這個最大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在△ABC中,AB=AC。

(1)若D為AC的中點,BD把三角形的周長分為24cm和30cm兩部分,求△ABC三邊的長;
(2)若D為AC上一點,試說明AC>(BD+D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八(3)班同學到野外上數(shù)學活動課,為測量池塘兩端A、B的距離,設計了如下方案:
(Ⅰ)如圖1,先在平地上取一個可直接到達A、B的點C,連接AC、BC,并分別延長AC至D,BC至E,使DC=AC,EC=BC,最后測出DE的距離即為AB的長;
(Ⅱ)如圖2,先過B點作AB的垂線,再在BF上取C、D兩點使BC=CD,接著過D作BD的垂線DE,交AC的延長線于E,則測出DE的長即為AB的距離.
閱讀回答下列問題:

(1)方案(Ⅰ)是否可行?請說明理由.
(2)方案(Ⅱ)是否可行?請說明理由.
(3)方案(Ⅲ)中作BF⊥AB,ED⊥BF的目的是;若僅滿足∠ABD=∠BDE≠90°,方案(Ⅱ)是否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