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已知點分別是正方形ABCD四條邊上的點,并且

求證:四邊形是正方形.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已知拋物線C0的解析式為y=x2-(a+b)x+
c24
,其中a、b、c分別是△ABC中∠A、∠B、∠精英家教網(wǎng)C所對邊的長.
(1)求證:拋物線C0與x軸必有兩個交點;
(2)設P、Q是拋物線C0與x軸的兩個交點,求證:P、Q兩點總在x軸的正半軸上;
(3)設直線l:y=ax-bc與拋物線交于點E、F,與y軸交于點M,N為拋物線與y軸的交點,直線x=a是拋物線的對稱軸,當△MNE的面積是△MNF的面積的5倍時,確定△ABC的形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如圖,已知A,B兩點是直線AB與x軸的正半軸,y軸的正半軸的交點,且OA,OB的長分別是x2-14x+48=0的兩個根(OA>OB),射線BC平分∠ABO交x軸于C點,若有一動點P以每秒1個單位的速度從B點開始沿射線BC移動,運動時間為t秒
(1)設△APB和△OPB的面積分別為S1,S2,求S1:S2;
(2)求直線BC的解析式;
(3)在點P的運動過程中,△OPB可能是等腰三角形嗎?若可能,求出時間t;若不可能,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2•惠山區(qū)一模)閱讀與證明:
如圖,已知正方形ABCD中,E、F分別是CD、BC上的點,且∠EAF=45°,

求證:BF+DE=EF.
分析:證明一條線段等于另兩條線段的和,常用“截長法”或“補短法”,將線段BF、DE放在同一直線上,構造出一條與BF+DE相等的線段.如圖1延長ED至點F′,使DF′=BF,連接A F′,易證△ABF≌△ADF′,進一步證明△AEF≌△AEF′,即可得結論.
(1)請你將下面的證明過程補充完整.
證明:延長ED至F′,使DF′=BF,
∵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
∴AB=AD,∠ABF=∠ADF′=90°,
∴△ABF≌△ADF’(SAS)
應用與拓展:如圖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使頂點A與坐標原點O重合,邊OB、OD分別在x軸、y軸的正半軸上.
(2)設正方形邊長OB為30,當E為CD中點時,試問F為BC的幾等分點?并求此時F點的坐標;
(3)設正方形邊長OB為30,當EF最短時,直接寫出直線EF的解析式:
y=-x+30
2
y=-x+30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閱讀與證明:
如圖,已知正方形ABCD中,E、F分別是CD、BC上的點,且∠EAF=45°,

求證:BF+DE=EF.
分析:證明一條線段等于另兩條線段的和,常用“截長法”或“補短法”,將線段BF、DE放在同一直線上,構造出一條與BF+DE相等的線段.如圖1延長ED至點F′,使DF′=BF,連接A F′,易證△ABF≌△ADF′,進一步證明△AEF≌△AEF′,即可得結論.
(1)請你將下面的證明過程補充完整.
證明:延長ED至F′,使DF′=BF,
∵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
∴AB=AD,∠ABF=∠ADF′=90°,
∴△ABF≌△ADF’(SAS)
應用與拓展:如圖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使頂點A與坐標原點O重合,邊OB、OD分別在x軸、y軸的正半軸上.
(2)設正方形邊長OB為30,當E為CD中點時,試問F為BC的幾等分點?并求此時F點的坐標;
(3)設正方形邊長OB為30,當EF最短時,直接寫出直線EF的解析式: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3年四川省資陽市中考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3•資陽)如圖,已知拋物線C的解析式為y=x2-(a+b)x+,其中a、b、c分別是△ABC中∠A、∠B、∠C所對邊的長.
(1)求證:拋物線C與x軸必有兩個交點;
(2)設P、Q是拋物線C與x軸的兩個交點,求證:P、Q兩點總在x軸的正半軸上;
(3)設直線l:y=ax-bc與拋物線交于點E、F,與y軸交于點M,N為拋物線與y軸的交點,直線x=a是拋物線的對稱軸,當△MNE的面積是△MNF的面積的5倍時,確定△ABC的形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