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下表是我國從1949年到1999年的人口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精確到0.01億)
時間(年)194919591969197919891999
人口(億)5.426.728.079.7511.0712.59
從表中獲取的信息:
(1)人口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時間是自變量,人口是因變量;
(2)1979-1989年10年間人口增長最慢;
(3)1949-1979這30年的增長逐漸加大,1979-1999這20年的增長先減小后增大;
(4)人口增長速度最大的十年達到約20%,
其中正確的有( 。
A.4個B.3個C.2個D.1個

分析 由常量與變量的定義可判斷(1),再求出每十年的增長率即可判斷(2)(3)(4).

解答 解:由表可知,時間和人口總數(shù)都在變化,它們都是變量,其中我國人口總數(shù)是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時間是自變量,人口是因變量,(1)正確;
∵1949~1959年人口增長率為$\frac{6.72-5.42}{5.42}$×100%≈23.99%,1959~1969年人口增長率為$\frac{8.07-6.72}{6.72}$×100%≈20.09%,
1969~1979年人口增長率為$\frac{9.75-8.07}{8.07}$×100%≈20.82%,1979~1989年人口增長率為$\frac{11.07-9.75}{9.75}$×100%≈13.54%,
1989~1999年人口增長率為$\frac{12.59-11.07}{11.07}$×100%≈13.73%,
∴1979-1989年10年間人口增長最慢,故(2)正確;
1949-1979這30年的增長先減小再增大,故(3)錯誤;
人口增長速度最大的十年達到約24%,故(4)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常量與變量的定義及增長率的計算,熟練掌握每十年增長率的求法是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如圖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矩形ABCD定點A、B在y軸、x軸上,當B在x軸上運動時,A隨之在y軸運動,矩形ABCD的形狀保持不變,其中AB=2,BC=1,運動過程中,點D到點O的最大距離為$\sqrt{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已知a2+a-1=0,則2a3+4a2+2013=20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如圖,在正方形ABCD中,BC=2,∠DCE是正方形ABCD的外角,P是∠DCE的角平分線CF上任意一點,則△PBD的面積等于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有一棵高出地面10米的樹,一只蝸牛想從樹底下爬上去曬曬太陽,他爬行的路徑是每向上爬行3米又向下滑行1米,它想爬到樹頂至少爬行14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如圖,在邊長為4的正方形ABCD中,M為邊AB上的點,且AM=$\frac{1}{3}$BM,延長MB至點E,使ME=MC,連接EC,則點M到直線CE的距離是( 。
A.2B.$\sqrt{5}$C.5D.2$\sqrt{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如圖,長方形ABCD中,E點在線段AD上,且BE=2AE,今分別以BE,CE為折線,將A、D向BC的方向折過去,若∠AED=15°,則∠BCE的度數(shù)為( 。
A.32.5°B.45°C.37.5°D.3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如圖,在△ABC中,AD是BC邊上的中線,過點A作AF∥BC,且AF=$\frac{1}{2}$BC,連接BF、BF,線段BF與AD相交于點E.
(1)求證:E是AD的中點;
(2)若AB⊥AC,試判斷四邊形ADCF的形狀,并證明你的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已知等腰三角形ABC的底邊長BC=20cm,D是AC上的一點,且BD=16cm,CD=12cm.
(1)求證:BD⊥AC;
(2)求△ABC的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