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黑河)梯形ABCD中,AD∥BC,AD=1,BC=4,∠C=70°,∠B=40°,則AB的長為   
【答案】分析:作DE∥AB交BC于點E,從而可求得∠CDE的度數(shù),從而就不難求得AB的長.
解答:解:作DE∥AB交BC于點E,得到平行四邊形ABED
∴∠CED=∠B=40°,BE=AD=1
∴∠CDE=70°
∴AB=DE=CE=4-1=3.
點評:此題綜合運用了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質(zhì).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9年全國中考數(shù)學試題匯編《一次函數(shù)》(05)(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9•黑河)直線y=kx+b(k≠0)與坐標軸分別交于A、B兩點,OA、OB的長分別是方程x2-14x+48=0的兩根(OA>OB),動點P從O點出發(fā),沿路線O?B?A以每秒1個單位長度的速度運動,到達A點時運動停止.
(1)直接寫出A、B兩點的坐標;
(2)設點P的運動時間為t(秒),△OPA的面積為S,求S與t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不必寫出自變量的取值范圍);
(3)當S=12時,直接寫出點P的坐標,此時,在坐標軸上是否存在點M,使以O、A、P、M為頂點的四邊形是梯形?若存在,請直接寫出點M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0年河南省漯河市龍城一中中考第六次模擬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9•黑河)直線y=kx+b(k≠0)與坐標軸分別交于A、B兩點,OA、OB的長分別是方程x2-14x+48=0的兩根(OA>OB),動點P從O點出發(fā),沿路線O?B?A以每秒1個單位長度的速度運動,到達A點時運動停止.
(1)直接寫出A、B兩點的坐標;
(2)設點P的運動時間為t(秒),△OPA的面積為S,求S與t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不必寫出自變量的取值范圍);
(3)當S=12時,直接寫出點P的坐標,此時,在坐標軸上是否存在點M,使以O、A、P、M為頂點的四邊形是梯形?若存在,請直接寫出點M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9年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qū)中考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9•黑河)直線y=kx+b(k≠0)與坐標軸分別交于A、B兩點,OA、OB的長分別是方程x2-14x+48=0的兩根(OA>OB),動點P從O點出發(fā),沿路線O?B?A以每秒1個單位長度的速度運動,到達A點時運動停止.
(1)直接寫出A、B兩點的坐標;
(2)設點P的運動時間為t(秒),△OPA的面積為S,求S與t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不必寫出自變量的取值范圍);
(3)當S=12時,直接寫出點P的坐標,此時,在坐標軸上是否存在點M,使以O、A、P、M為頂點的四邊形是梯形?若存在,請直接寫出點M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9年全國中考數(shù)學試題匯編《四邊形》(06)(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2009•黑河)梯形ABCD中,AD∥BC,AD=1,BC=4,∠C=70°,∠B=40°,則AB的長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