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探究:
數(shù)學研究課上,老師帶領大家探究《折紙中的數(shù)學問題》時,出示如圖1所示的長方形紙條ABCD,其中AD=BC=1,AB=CD=5.然后在紙條上任意畫一條截線段MN,將紙片沿MN折疊,MB與DN交于點K,得到△MNK.如圖2所示:

探究:
(1)若∠1=70°,∠MKN=
40
40
°;
(2)改變折痕MN位置,△MNK始終是
等腰
等腰
 三角形,請說明理由;
應用:
(3)愛動腦筋的小明在研究△MNK的面積時,發(fā)現(xiàn)KN邊上的高始終是個不變的值.根據這一發(fā)現(xiàn),他很快研究出△KMN的面積最小值為
12
,此時∠1的大小可以為
45°或135
45°或135
°
(4)小明繼續(xù)動手操作,發(fā)現(xiàn)了△MNK面積的最大值.請你求出這個最大值.
分析:(1)根據矩形的性質和折疊的性質求出∠KNM,∠KMN的度數(shù),根據三角形內角和即可求解;
(2)利用翻折變換的性質以及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得出KM=KN;
(3)利用當△KMN的面積最小值為
1
2
時,KN=BC=1,故KN⊥B′M,得出∠1=∠NMB=45°,同理當將紙條向下折疊時,∠1=∠NMB=135°;
(4)分情況一:將矩形紙片對折,使點B與D重合,此時點K也與D重合;情況二:將矩形紙片沿對角線AC對折,此時折痕即為AC兩種情況討論求解.
解答:解:(1)如圖1,
∵四邊形ABCD是矩形,
∴AM∥DN.
∴∠KNM=∠1.
∵∠1=70°,
∴∠KNM=∠KMN=∠1=70°,
∴∠MKN=40°.
故答案為:40;

(2)等腰,
理由:∵AB∥CD,∴∠1=∠MND,
∵將紙片沿MN折疊,∴∠1=∠KMN,∠MND=∠KMN,
∴KM=KN;
故答案為:等腰;

(3)如圖2,當△KMN的面積最小值為
1
2
時,KN=BC=1,故KN⊥B′M,
∵∠NMB=∠KMN,∠KMB=90°,
∴∠1=∠NMB=45°,同理當將紙條向下折疊時,∠1=∠NMB=135°,
故答案為:45°或135°(只要寫出一個即可);   

(4)分兩種情況:
情況一:如圖3,將矩形紙片對折,使點B與D重合,此時點K也與D重合.
MK=MB=x,則AM=5-x.
由勾股定理得12+(5-x)2=x2
解得x=2.6.
∴MD=ND=2.6.
S△MNK=S△MND=
1
2
×1×2.6=1.3.
情況二:如圖4,將矩形紙片沿對角線AC對折,此時折痕即為AC.
MK=AK=CK=x,則DK=5-x.
同理可得MK=NK=2.6.
∵MD=1,
∴S△MNK=
1
2
×1×2.6=1.3.
△MNK的面積最大值為1.3.
點評:本題考查了翻折變換(折疊問題),矩形的性質,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注意分類思想的運用,綜合性較強,有一點的難度.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