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分析:(1)求面積要先求梯形的高,可根據(jù)兩底的差和CD的長,在直角三角形中用勾股定理進行求解,得出高后即可求出梯形的面積.
(2)①PQ平分梯形的周長,那么AD+DQ+AP=BC+CQ+BP,已知了AD,BC的長,可以用t來表示出AP,BP,CQ,QD的長,那么可根據(jù)上面的等量關系求出t的值.
②本題要分三種情況進行討論:
一,當P在AB上時,即0<t≤8,如果兩三角形相似,那么∠C=∠ADP,或∠C=∠APD,那么在△ADP中根據(jù)∠C的正切值,求出t的值.
二,當P在AD上時,即8<t≤10,由于P,A,D在一條直線上,因此構不成三角形.
三,當P在CD上時,即10<t≤12,由于∠ADC是個鈍角,因此△ADP是個鈍角三角形因此不可能和直角△CQE相似.
綜合三種情況即可得出符合條件的t的值.
(3)和(2)相同也要分三種情況進行討論:
一,當P在AB上時,即0<t≤8,等腰△PDQ以DQ為腰,因此DQ=DP或DQ=PQ,可以通過構建直角三角形來表示出DP,PQ的長,然后根據(jù)得出的等量關系來求t的值.
二,當P在AD上時,即8<t≤10,由于BA+AD=CD=10,因此DP=DQ=10-t,因此DP,DQ恒相等.
三,當P在CD上時,即10<t≤12,情況同二.
綜合三種情況可得出等腰三角形以DQ為腰時,t的取值.
解答:解:(1)過D作DH∥AB交BC于H點,
∵AD∥BH,DH∥AB,
∴四邊形ABHD是平行四邊形.
∴DH=AB=8;BH=AD=2.
∴CH=8-2=6.
∵CD=10,
∴DH
2+CH
2=CD
2∴∠DHC=90°.
∠B=∠DHC=90°.
∴梯形ABCD是直角梯形.
∴S
ABCD=
(AD+BC)AB=
×(2+8)×8=40.
(2)①∵BP=CQ=t,
∴AP=8-t,DQ=10-t,
∵AP+AD+DQ=PB+BC+CQ,
∴8-t+2+10-t=t+8+t.
∴t=3<8.
∴當t=3秒時,PQ將梯形ABCD周長平分.
②第一種情況:0<t≤8若△PAD∽△QEC則∠ADP=∠C
∴tan∠ADP=tan∠C=
=
∴
=
,∴t=
若△PAD∽△CEQ則∠APD=∠C
∴tan∠APD=tan∠C=
=
,∴
=
∴t=
第二種情況:8<t≤10,P、A、D三點不能組成三角形;
第三種情況:10<t≤12△ADP為鈍角三角形與Rt△CQE不相似;
∴t=
或t=
時,△PAD與△CQE相似.
③第一種情況:當0≤t≤8時.過Q點作QE⊥BC,QH⊥AB,垂足為E、H.
∵AP=8-t,AD=2,
∴PD=
=
.
∵CE=
t,QE=
t,
∴QH=BE=8-
t,BH=QE=
t.
∴PH=t-
t=
t.
∴PQ=
=
,DQ=10-t.
Ⅰ:DQ=DP,10-t=
,
解得t=8秒.
Ⅱ:DQ=PQ,10-t=
,
化簡得:3t
2-52t+180=0
解得:t=
,t=
>8(不合題意舍去)
∴t=
第二種情況:8≤t≤10時.DP=DQ=10-t.
∴當8≤t<10時,以DQ為腰的等腰△DPQ恒成立.
第三種情況:10<t≤12時.DP=DQ=t-10.
∴當10<t≤12時,以DQ為腰的等腰△DPQ恒成立.
綜上所述,t=
或8≤t<10或10<t≤12時,以DQ為腰的等腰△DPQ成立.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梯形的性質(zhì)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zhì)等知識點,要注意(2)中要根據(jù)P,Q的不同位置,進行分類討論,不要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