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習(xí)題
 0  113418  113426  113432  113436  113442  113444  113448  113454  113456  113462  113468  113472  113474  113478  113484  113486  113492  113496  113498  113502  113504  113508  113510  113512  113513  113514  113516  113517  113518  113520  113522  113526  113528  113532  113534  113538  113544  113546  113552  113556  113558  113562  113568  113574  113576  113582  113586  113588  113594  113598  113604  113612  366461 

科目: 來源: 題型:

類比學(xué)習(xí):
一動點沿著數(shù)軸向右平移3個單位,再向左平移2個單位,相當(dāng)于向右平移1個單位.用實數(shù)加法表示為 3+()=1.
若坐標(biāo)平面上的點作如下平移:沿x軸方向平移的數(shù)量為a(向右為正,向左為負(fù),平移個單位),沿y軸方向平移的數(shù)量為b(向上為正,向下為負(fù),平移個單位),則把有序數(shù)對{a,b}叫做這一平移的“平移量”;“平移量”{a,b}與“平移量”{c,d}的加法運算法則為
解決問題:
(1)計算:{3,1}+{1,2};{1,2}+{3,1}.
(2)①動點P從坐標(biāo)原點O出發(fā),先按照“平移量”{3,1}平移到A,再按照“平移量”
{1,2}平移到B;若先把動點P按照“平移量”{1,2}平移到C,再按照“平移量”
{3,1}平移,最后的位置還是點B嗎? 在圖1中畫出四邊形OABC.
②證明四邊形OABC是平行四邊形.
(3)如圖2,一艘船從碼頭O出發(fā),先航行到湖心島碼頭P(2,3),再從碼頭P航行到碼頭Q(5,5),最后回到出發(fā)點O. 請用“平移量”加法算式表示它的航行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如圖1,Rt△ABC≌Rt△EDF,∠ACB=∠F=90°,∠A=∠E=30°.△EDF繞著邊AB的中點D旋轉(zhuǎn), DE,DF分別交線段AC于點M,K.

(1)  觀察:
①如圖2、圖3,當(dāng)∠CDF="0°" 或60°時,AM+CK_______MK(填“>”,“<”或“=”).
②如圖4,當(dāng)∠CDF="30°" 時,AM+CK___MK(只填“>”或“<”).
(2)猜想:如圖1,當(dāng)0°<∠CDF<60°時,AM+CK_______MK,證明你所得到的結(jié)論.
(3)如果,請直接寫出∠CDF的度數(shù)和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1)化簡
(2)先化簡,再求值:,其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如圖,在方格紙上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標(biāo)系中,將Rt△ABC繞點C按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90°,得到Rt△FEC,則點A的對應(yīng)點F的坐標(biāo)是
A.(-1,1)B.(-1,2) C.(1,2)D.(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在半徑為12的8O中,60°圓心角所對的弧長是
A.6pB.4pC.2pD.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分解因式:x2+2xy+y2="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一次函數(shù)y= -3x+6中,y的值隨x值增大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不等式組的解集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先化簡,再求值:+,其中x= -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列材料,并解決后面的問題:
★閱讀材料:
(1) 等高線概念:在地圖上,我們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點連成的閉合曲線叫等高線。
例如,如圖1,把海拔高度是50米、100米、150米的點分別連接起來,就分別形成50米、100米、150米三條等高線。
(2) 利用等高線地形圖求坡度的步驟如下:(如圖2)
步驟一:根據(jù)兩點A、B所在的等高線地形圖,分別讀出點A、B的高度;A、B兩點
的鉛直距離=點A、B的高度差;
步驟二:量出AB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的距離為d個單位,若等高線地形圖的比例尺為
1:n,則A、B兩點的水平距離=dn;
步驟三:AB的坡度==

★請按照下列求解過程完成填空,并把所得結(jié)果直接寫在答題卡上。
某中學(xué)學(xué)生小明和小丁生活在山城,如圖3(示意圖),小明每天上學(xué)從家A經(jīng)過B沿著公路AB、BP到學(xué)校P,小丁每天上學(xué)從家C沿著公路CP到學(xué)校P。該山城等高線地形圖的比例尺為1:50000,在等高線地形圖上量得AB=1.8厘米,BP=3.6厘米,CP=4.2厘米。
(1) 分別求出AB、BP、CP的坡度(同一段路中間坡度的微小變化忽略不計);
(2) 若他們早晨7點同時步行從家出發(fā),中途不停留,誰先到學(xué)校?(假設(shè)當(dāng)坡度在之間時,小明和小丁步行的平均速度均約為1.3米/秒;當(dāng)坡度在之間時,小明和小丁步行的平均速度均約為1米/秒)
解:(1) AB的水平距離=1.8´50000=90000(厘米)=900(米),AB的坡度==;
BP的水平距離=3.6´50000=180000(厘米)=1800(米),BP的坡度==;
CP的水平距離=4.2´50000=210000(厘米)=2100(米),CP的坡度="  " j  ;
(2) 因為<<,所以小明在路段AB、BP上步行的平均速度均約為1.3米/秒。 因為 k  ,所以小丁在路段CP上步行的平均速度約為  l  米/秒,斜坡 AB的距離=»906(米),斜坡BP的距離=»1811(米),斜 坡CP的距離=»2121(米),所以小明從家到學(xué)校的時間==2090(秒)。
小丁從家到學(xué)校的時間約為  m  秒。因此,  n  先到學(xué)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