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下午1時46分日本發(fā)生了9.0級地震,隨后引發(fā)了巨大的海嘯,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經(jīng)濟損失,之后各國人民都投入到了抗震救災活動中,在救援現(xiàn)場,大型機械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圖是一種簡單的機械--滑輪組,用它來提升一個體積為8m3的實心石塊,已知石塊的密度是2.5×103kg/m3,不計繩重和摩擦,求:
(1)未提升時,石塊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石塊與水平地面的接觸面積為4m2,求石塊對水平地面的壓強;
(2)把這塊石塊勻速吊起時,拉力F為1.25×105N,此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多大;
(3)使用此滑輪組在10s內(nèi)將另一塊重量為石塊的2倍的混凝土塊勻速提高了1m,這個過程中拉力的功率是多少.

解:(1)石塊的質量:
m=ρV=2.5×103kg/m3×8m3=2×104kg,
石塊的重力:
G=mg=2×104kg×9.8N/kg=1.96×105N,
石塊對水平地面的壓力:
F=G=1.96×105N,
石塊對水平地面的壓強:
p===4.9×104Pa;
(2)由圖可知n=2,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η======78.4%;
(3)∵不計繩重和摩擦時,拉力F=(G+G),
∴動滑輪的重力:
G=nF′-G=2×1.25×105N-1.96×105N=5.4×104N,
當提升重量為石塊2倍的混凝土塊時,拉力為:
F″=(G′+G)=×(2×1.96×105N+5.4×104N)=2.23×105N,
混凝土上升的速度:
v===0.1m/s,
繩端移動的速度:
v=nv=2×0.1m/s=0.2m/s,
這個過程中拉力的功率:
P=F″v=2.23×105N×0.2m/s=4.46×104W.
答:(1)未提升時,石塊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為4.9×104Pa;
(2)此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78.4%;
(3)使用此滑輪組在10s內(nèi)將另一塊重量為石塊的2倍的混凝土塊勻速提高了1m,這個過程中拉力的功率是4.46×104W.
分析:(1)已知石塊的體積和密度根據(jù)m=ρV求出石塊的質量,根據(jù)G=mg求出重力,水平面上物體的壓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最后根據(jù)p=求出塊對水平地面的壓強.
(2)由圖可知滑輪組繩子的有效股數(shù)為2,根據(jù)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求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3)先根據(jù)F=(G+G)求出動滑輪的重力,再求出提升重量為石塊2倍混凝土塊時的拉力,然后求出物體上升的速度,利用v=nv求出繩子移動的速度,最后根據(jù)P=Fv求出這個過程中拉力的功率.
點評:本題考查了學生對壓強公式、重力公式、密度公式、效率公式和滑輪組有關公式的理解與掌握,關鍵是知道水平面上物體的壓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以及公式F=(G+G)、v=nv的靈活應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17、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導致福島核電站發(fā)生爆炸,引起人們極度恐慌,向全球敲響安全利用核能的警鐘.核電站的核反應堆中發(fā)生的是核
裂變
(選填“聚變”或“裂變”),此次核電站爆炸引起人們恐慌的原因是
污染環(huán)境
(寫一點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16、北京時間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fā)生強地震,引發(fā)核泄漏,警醒人類一定要確保在使用核能過程中的安全.目前,核能主要是通過
核裂變
獲得巨大的內(nèi)能來發(fā)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北京時間2011年3月11日13點左右,日本發(fā)生史上最強地震,隨即發(fā)生海嘯,沖毀大量農(nóng)田、房屋、道路、橋梁,海嘯于3月12日晨到達江蘇沿海,但已經(jīng)沒有什么威力.強震還導致日本福島核電站放射性物質泄漏進而爆炸、煉油廠成片油罐爆炸起火等,專家分析其破壞力將超過20個汶川地震.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2?合浦縣模擬)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fā)生里氏9.0級地震并引發(fā)海嘯,導致福島核電站發(fā)生泄漏,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環(huán)境污染,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1年3月11日,日本仙臺以東120km海域發(fā)生9.0級地震并引發(fā)海嘯,致使褔島核電站受損,造成核泄漏.地震發(fā)生后有關部門第一時間發(fā)布海嘯預警.若海嘯速度為800Km/h,仙臺海邊的人們有
0.15
0.15
h可以逃生.核能是
不可再生
不可再生
(可再生/不可再生)能源,褔島核電站是利用核
裂變
裂變
(聚變/裂變)獲得核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