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如圖,容器中間用隔板分成左右兩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圓孔用薄橡皮膜封閉,橡皮膜兩側壓強不同時其形狀發(fā)生改變.該裝置可以探究液體壓強是否跟深度、液體密度有關.
(1)實驗時用橡皮膜的形狀變化反應壓強的不同,這種方法是轉換法.具體地說就是在研究一些比較抽象的看不見、摸不著的物理現(xiàn)象對應的規(guī)律時,將其轉化為熟知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宏觀現(xiàn)象來認識它們.下列實驗中沒有用到轉換法的是:B
A、在清水中滴入紅墨水研究分子的運動
B、利用磁感應線去研究磁場問題
C、利用馬得堡半球?qū)嶒炞C明大氣壓的存在
D、利用液柱上升的高度研究產(chǎn)生電熱的多少
(2)當兩邊盛有不同深度的同種液體時,橡皮膜將向液面低的一邊凸出:當將橡皮膜取走,整個裝置就成了一個連通器,最終兩邊的液面會相平.
(3)當兩邊盛有相同深度的不同液體時,橡皮膜將向密度。ㄌ睢按蟆被颉靶 保┑囊贿呁钩觯
(4)調(diào)整左右兩邊不同液體液面的高度使橡皮膜恰好平整,不向任何一邊凸出,此時左側液面距橡皮膜的深度是h1,右側液面距橡皮膜的深度是h2,左右兩側液體的密度之比為h2:h1

分析 (1)常用的物理學研究方法有:等效法、模型法、比較法、分類法、類比法、控制變量法、轉換法等;
(2)上端開口,底部連通的容器稱為連通器;
(3)液體的壓強與密度有關,在深度相同時,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4)根據(jù)液體壓強的公式p=ρgh可進行計算.

解答 解:(1)在研究一些比較抽象的看不見、摸不著的物理現(xiàn)象對應的規(guī)律時,將其轉化為熟知的看得見、摸的著的宏觀現(xiàn)象來認識它們.這種實驗方法稱為轉換法.
A、在清水中滴入紅墨水研究分子的運動即用直觀的現(xiàn)象來反映不易觀察的現(xiàn)象,屬于轉換法;
B、利用磁感應線去研究磁場問題,是描述法;
C、利用馬德堡半球?qū)嶒炞C明大氣壓的存在,即用宏觀現(xiàn)象來認識抽象、不易觀察的規(guī)律或現(xiàn)象,屬于轉換法;
D、利用液柱上升的高度研究產(chǎn)生電熱的多少,即用直觀的現(xiàn)象來反映不易觀察的現(xiàn)象,屬于轉換法.
(2)當橡皮膜取走,整個裝置就成了一個上端開口,底部連通的容器,是一個連通器;
(3)體的壓強與密度有關,在深度相同時,密度越大,壓強越大;所以,當兩邊盛有相同深度的不同液體時,橡皮膜向密度小的一邊凸出.
(4)由公式p=ρgh可得,ρ=$\frac{p}{gh}$,
則左右兩側液體的液面距橡皮膜的密度之比為:$\frac{{ρ}_{1}}{{ρ}_{2}}$=$\frac{\frac{p}{{h}_{1}g}}{\frac{p}{{h}_{2}g}}$=$\frac{{h}_{2}}{{h}_{1}}$.
故答案為:(1)B;(2)連通器;(3);(4)h2:h1

點評 此題是探究液體壓強與深度和密度的關系,考查了對控制變量法的應用和液體壓強公式的運用,在實驗中注意怎樣控制變量和改變變量.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質(zhì)量為100g的面包,它受重力是多牛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物體受到非平衡力的時候運動狀態(tài)不一定發(fā)生改變.錯.(判斷對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8.人前進時,地面對鞋底的摩擦是靜摩擦,摩擦力的方向是前(選填“前”或“后”).鞋底制成凹凸不平的花紋,這是采用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方法來增大摩擦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保持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就可以直接從杠桿上讀出力臂的大小.如圖所示,保持彈簧測力計懸掛點不變,使其拉力方向斜向右下方,仍使杠桿水平平衡,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變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5.小聰在探究“冰熔化過程的規(guī)律”實驗中,根據(jù)收集的數(shù)據(jù)繪制了如圖所示的圖象.
(1)實驗中選取的測量工具是溫度計和秒表;
(2)①冰的熔點是0℃;冰是晶體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
②冰的熔化規(guī)律是吸收熱量,溫度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2.觀看了電視播放的飛機在空中水平飛行投彈攻擊地面目標的軍事演習后,“軍事迷”小兵對炮彈離開飛機后影響其水平飛行距離大小的因素產(chǎn)生了兩個猜想:①飛機水平飛行的速度越快,炮彈離開飛機后飛行的水平距離越遠;②炮彈離開飛機后飛行的水平距離跟飛機飛行高度有關.為了驗證猜想,小兵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1)讓小球從光滑斜槽上的A點自由滑下,經(jīng)C點后沿水平方向運動離開斜槽,最后落在地面上的P1點.
(2)保持斜槽的高度不變,讓小球從斜槽上的B點自由滑下,經(jīng)C點離開斜槽,最后落在地面上的P2點.此時小球經(jīng)過C點的速度大于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上一步中小 球經(jīng)過C點的速度,由此可證明猜想①是正確(選填“正確”或“錯誤”)的.
(3)為了驗證猜想②,應控制小球離開C點時速度的大小不變.小兵增加h的高度,仍讓小球從A點自由滑下,此時小球落茬地面上的P3點,比較OP3OP1和(選填“OP1”或“OP2”)可得結論:飛機飛行的高度越高,炮彈離開飛機后飛行的水平距離越大 (選填“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9.如圖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所用的實驗器材有:杠桿、支架、彈簧測力計、刻度尺、細線和質(zhì)量相同的鉤碼若干個.
(1)實驗前,將杠桿中點置于支架上,當杠桿靜止時,發(fā)現(xiàn)杠桿右端下沉.此時,應把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調(diào)節(jié),使杠桿在不掛鉤碼時,保持水平位置并靜止,達到平衡狀態(tài).這樣做的好處是:便于在杠桿上直接測量力臂大。
(2)杠桿調(diào)節(jié)平衡后,小明在杠桿上A點處掛4個鉤碼,在B點處掛6個鉤碼杠桿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桿的平衡條件為:F1L1=F2L2他這樣得出的結論是否合理?不合理;為什么?只有一次實驗,結論具有偶然性.
(3)實驗結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問題:“若支點不在杠桿的中點時,杠桿的平衡條件 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組同學利用如圖乙所示裝置進行探究,發(fā)現(xiàn)在杠桿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使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測出的拉力大小都與杠桿平衡條件不相符,其原因是:杠桿自重的影響.若把彈簧測力計傾斜向上拉,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將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20.某實驗小組的同學在“探究液體內(nèi)部的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將兩端開口的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薄膜,豎直插入水或鹽水的不同深度處,觀察到橡皮薄膜分別向上凸起,實驗現(xiàn)象如圖1(a)、(b)、(c)所示.

(1)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實驗小組的同學提出猜想:
①根據(jù)圖1(b)和(c),小組同學一致認為:液體內(nèi)部壓強可能與液體種類有關.
②根據(jù)圖1(a)和(b),小組同學產(chǎn)生了不同的觀點:小紅認為液體內(nèi)部某點壓強可能與離開液面的距離h有關;小李則認為液體內(nèi)部某點壓強可能與離開容器底部的距離d有關.
(2)為進一步驗證猜想,小組同學接著將一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分別豎直插入甲、乙兩種不同液體中,并設法改變h和d,通過在玻璃管中加入適量的水,使橡皮薄膜在液體的不同位置處都能保持平整,如圖2所示.然后通過測量玻璃管中所加水的質(zhì)量,再設法求得橡皮薄膜所受的液體壓強p,并將實驗有關數(shù)據(jù)分別記錄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 液體甲  密度為0.8×103千克/米3
實驗序號h
(厘米)
d
(厘米)
p
(帕)
15150.4×103
210100.8×103
31551.2×103
42051.6×103
53052.4×103
表二 液體乙  密度為1.2×103千克/米3
實驗
序號
h
(厘米)
d
(厘米)
p
(帕)
65150.6×103
710101.2×103
81551.8×103
92052.4×103
103053.6×103
①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與6(或2與7,或3與8,或4與9,或5與10)的數(shù)據(jù)及相關條件,得出的初步結論是:當離開液面的距離h相同,離開容器底部的距離d相同,液體密度越大,液體內(nèi)部壓強越大.
②小紅分析實驗序號3與4與5(或8與9與10)的數(shù)據(jù)及相關條件,得到的初步結論是:同種液體內(nèi)部,當離開容器底部的距離d相同,液體內(nèi)部壓強p與離開液面的距離h成正比;小李分析實驗序號1與2與3(或6與7與8)的數(shù)據(jù)及相關條件,得到的初步結論是:同種液體內(nèi)部壓強p與離開液面的距離d成反比.
小紅和小李的結論,你認為是錯誤的是小李,理由是小李所選的數(shù)據(jù)沒有控制h相同.
③進一步分析實驗序號3與7(或5與9)的數(shù)據(jù)及相關條件,還可得到的結論是:當液體密度與離開液面的距離的乘積相同,液體內(nèi)部壓強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