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下列物理學的研究成果與我國宋代學者沈括有關的是(  )
A.發(fā)現(xiàn)光的色散
B.測出電流的熱效應
C.測出大氣壓強數(shù)值
D.發(fā)現(xiàn)地理的兩極與地磁場的兩極并不重合,略有偏差

分析 正確解答本題要了解物理學中的重要發(fā)現(xiàn)的參與者,知道各個偉大科學家的主要成就.

解答 解:
A、光的色散現(xiàn)象是牛頓發(fā)現(xiàn)的.故A不符合題意;
B、焦耳測出電流熱效應,故B不符合題意;
C、托里拆利最早精確測出了大氣壓的數(shù)值.故C不符合題意;
D、沈括最早發(fā)現(xiàn)地理的兩極與地磁場的兩極并不重合,略有偏差,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了學生對物理學史的掌握情況,對于這部分知識要注意多加記憶和積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7.形狀不規(guī)則的平板狀物體可用懸掛的辦法找出它的重心位置.如圖所示,當物體靜止時,根據(jù)二力平衡條件可以知道,繩子的拉力與重力作用在一條直線上,重心一定也在這條直線上.圖中這個物體的重心就是C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如圖所示的實例中,不屬于利用大氣壓的是( 。
A.
水壩上窄下寬
B.
瓶吞雞蛋
C.
    吸塵器
D.
        拔火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在拔河比賽中,甲隊戰(zhàn)勝了乙隊,忽略拔河繩的質(zhì)量,在甲隊拉動乙隊的瞬間( 。
A.甲隊拉力大于乙隊
B.乙隊拉力大于甲隊
C.甲隊的拉力大于乙隊的重力
D.甲隊的拉力大于地面對乙隊的摩擦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2.某同學在體育活動中,從鉛球下落陷入沙坑的深度情況猜想到:物體的重力勢能可能與物體的質(zhì)量、下落高度和運動路徑有關,于是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用大小、形狀相同的A、B、C、D四個小球,其中A、C、D三球的質(zhì)量為m,B球質(zhì)量為2m,讓A、B兩球從距沙表面高H靜止下落,C球從距沙表面高2H靜止下落,D球從距沙表面高2H的光滑彎曲管道上端靜止滑入,最后從管道下端豎直地落下(球在光滑管道中運動的能量損失不計).實驗測得A、B兩球陷入沙深度分別為h1和h2,C、D兩球陷入沙深度均為h3,且h1<h2<h3

(1)本實驗中,小球的重力勢能大小是通過球陷入沙面的深度反映的;
(2)比較圖A、B兩球,發(fā)現(xiàn)B球陷入沙坑的深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結論:當下落高度一定時,質(zhì)量越大,重力勢能越大.
(3)比較A、C兩球,發(fā)現(xiàn)C球陷入沙坑的深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結論:當物體質(zhì)量相同時,下落高度越高,物體的重力勢能越大.
(4)比較C、D兩球,發(fā)現(xiàn)兩球運動的路徑不同,但陷入沙坑的深度相同,由此可得出結論:物體的重力勢能與物體運動的路徑無關(選填:“有關”或“無關”).
(5)小球在下列過程陷入沙中前,將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創(chuàng)新、協(xié)調(diào)、綠色、開放、共享”是第二屆世界互相聯(lián)網(wǎng)大會的發(fā)展理念,計算機通過光纖接入互聯(lián)網(wǎng),光纖的作用是通信(選填“輸電”、“通信”或“導熱”),光波屬于(選填“屬于”或“不屬于”)電磁波,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3×108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9.實驗小組用圖甲所示實驗裝置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
(1)如圖甲裝置中有一處明顯錯誤,請指出是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
(2)操作無誤后,當水溫上升到88℃時,開始記時測量并記錄,繪制出溫度隨時間的變化圖線如圖乙所示,根據(jù)圖象可知水的沸點為98℃;
(3)如圖丙中,A、B是水沸騰時實驗中出現(xiàn)的兩種情景,其中水沸騰時的情景為A;(選填“A”或“B”)
(4)在評估交流時,有同學提出從開始加熱到沸騰所用時間過長,請你說出一種節(jié)省實驗時間的辦法適當減少水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光現(xiàn)象,可用光的直線傳播知識解釋的是( 。
A.
手影游戲
B.
錯位的鉛筆
C.
鏡中的像
D.
雨后的彩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只有沒有受力的物體才有慣性B.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
C.只有靜止的物體才有慣性D.物體的速度越大,慣性就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