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質(zhì)量為20kg的銅塊,溫度由20℃升高到100℃,需要吸收的熱量是多少焦耳?若是用燃燒焦炭給銅塊加熱,已知焦炭完全燃燒時放出的熱量只有40%被銅塊吸收,至少需要燃燒多少千克的焦炭?
[焦炭的熱值是3×107J/kg,C=3.9×102焦/(千克•℃)].

分析 銅塊吸收的熱量Q=cm△t,其中比熱容、質(zhì)量、開始溫度和結束溫度都已經(jīng)知道,直接代入公式計算即可;
焦炭放出的熱量只有40%被銅塊吸收,利用效率公式求出焦炭燃燒放出的熱量;又知道Q=mq,公式變形就可以求出焦炭的質(zhì)量.

解答 解:銅塊吸收的熱量:
Q=cm(t-t0
=3.9×102J/(kg•℃)×20kg×(100℃-20℃)
=1.56×106J;
由η=$\frac{{Q}_{吸}}{{Q}_{放}}$得,
焦炭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Q=$\frac{{Q}_{吸}}{η}$=$\frac{1.56×1{0}^{6}J}{40%}$=3.9×106J,
由Q=m焦炭q焦炭得,
需要焦炭的質(zhì)量:m焦炭=$\frac{{Q}_{放}}{q}$=$\frac{3.9×1{0}^{6}J}{3×1{0}^{7}J/kg}$=0.13g.
答:銅塊吸收的熱量是1.56×106J;需要0.13kg焦炭.

點評 本題考查熱量和質(zhì)量的計算,這是熱量的兩個計算公式Q=cm△t和Q=mq的應用,在計算過程中要注意單位.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圖甲中溫度計的示數(shù)是24℃.圖乙中溫度計的示數(shù)是37.5℃,溫度計是根據(jù)液體的熱脹冷縮規(guī)律制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測定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中,選用的電源電壓為4.5V,小燈泡的額定電壓為2.5V、電阻約為10Ω:

(1)連接電路時開關應斷開,電流表的量程應選0-0.6A.
(2)用筆畫線代替導線,連接完整如圖1所示的實物電路.
(3)閉合開關前,圖1中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應位于A(選填“A”或“B”)端.其作用是調(diào)節(jié)燈泡兩端電壓.
(4)正確接入電壓表后閉合開關,發(fā)現(xiàn)燈泡不亮,電流表無示數(shù),電壓表示數(shù)等于電源電壓,其故障可能是燈泡斷路.
(5)排除故障后,閉合開關、移動滑片P至電壓表的示數(shù)如圖2所示,其讀數(shù)為2.2V;要獲得小燈泡額定功率的數(shù)據(jù),滑片P應向B(選填“A”或“B”)端移動.
(6)移動滑片P,記下多組對應的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shù),并繪制成圖3所示的I-U圖象,根據(jù)圖象信息,可計算出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是0.5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甲、乙兩輛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駛,其路程x隨時間t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甲車做勻速直線運動(選填“勻速”或“變速”),從圖象可知甲車的速度大;5s內(nèi)乙車通過的路程是60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在火爐上燒飯,主要是利用內(nèi)能來(  )
A.做功B.熱傳遞C.做功和熱傳遞D.以上說法都不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四位同學分別用同一把最小刻度為毫米的刻度尺測量同一支鉛筆的長度,記錄的數(shù)據(jù)如下,其中錯誤的是( 。
A.171.2 mmB.1.712 dmC.0.017 12 kmD.0.171 2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3.8×108m/s.一束光射到平面鏡上,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是30°,則反射角是60度,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是120度;如果這束光垂直射到平面鏡上,這時入射角是0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一根足夠長的暴露在空氣中的鐵質(zhì)水管,小紅在水管的一端敲擊,小明在水管的另一端側(cè)耳傾聽,則小明聽到的第一次敲擊聲是通過什么介質(zhì)傳播的( 。
A.鐵質(zhì)水管B.空氣C.水管中的水D.無法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D調(diào)“1(do)”的頻率是294Hz,C調(diào)“1”的頻率為262Hz,小明在一次演奏會上,欲將二胡由C調(diào)改為D調(diào),你認為他下列的調(diào)節(jié)方法不正確的是( 。
A.將琴碼下移,使弦變長
B.將琴弦適當調(diào)緊
C.將琴碼上移,使弦變短,同時將適當調(diào)緊
D.換較細的合適琴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