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4.從聲音的特性看,“震耳欲聾”說明聲音的響度大;“悅耳動聽”說明聲音的音色好;“脆如銀鈴”說明聲音的音調 (選填“響度”、“音調”或“音色”)高.“掩耳盜鈴”是大家熟悉的成語故事.從物理學角度分析,盜賊所犯的錯誤是:既沒有阻止聲音的產生,又沒有阻止聲音的傳播.

分析 (1)聲音的三個特征:音調、響度和音色.音調指聲音的高低;響度指聲音的大;音色指聲音的音質好壞.
(2)防治噪聲的途徑包括防止噪聲產生、阻斷噪聲傳播、防止噪聲入耳三個方面.

解答 解:聲音震耳欲聾,說明聲音比較大,指聲音的響度大;
聲音“悅耳動聽”,說明聲音音質比較好,指聲音的音色;
“脆如銀鈴”:說明聲音如銀鈴般清脆,指聲音比較高,指聲音的音調高;
“掩耳盜鈴”從物理學的角度分析盜賊所犯的錯誤是:既沒有阻止聲音的產生,又沒有阻止聲音的傳播,只是阻止聲音進入自己的耳朵.
故答案為:響度;音色;音調;產生;傳播.

點評 掌握聲音的三個特征的定義是本題的關鍵,聲音的大小和聲音的高低容易混淆,聲音的高低可以理解為粗細.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2.如圖所示,停表的讀數為337.5s.用刻度尺測物理課本的長度需要多次測量,多次測量的目的是減小誤差.若用毫米刻度尺測量,三次讀數分別為26.02cm、26.01cm、26.02 cm.該物理課本的長度應為26.02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一個聲源2min內振動了720次,它的頻率為是6Hz,人耳不能(能/不能)聽到該聲音;小明同學練聲時,發(fā)出聲音的頻率是200Hz,則其物理意義是其聲帶1s內振動200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2.小強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時,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其中明顯需要調整的器材是凸透鏡,調整的目的是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
(2)在原位置調整好高度,剛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小強觀察到光屏上呈現的是燭焰倒立、縮小的實像(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生活中的照相機就是利用這個原理制成的.
(3)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若使蠟燭遠離透鏡,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向靠近(選填“靠近”或“遠離”)透鏡的方向移動,此時的像與原來的像相比變。ㄟx填“變大”或“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9.用20N的水平拉力拉物體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前進10m后撤除拉力,拉力做的功是200J;用同樣的力拉同樣的物體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前進10m后撤除拉力,拉力做的功是200J;用同樣的力拉質量是上面物體二倍的另一物體在水平地面上前進10m后撤除拉力,拉力做的功是200J.如果用20N的豎直向上的力分別拉著質量是1kg和2kg的兩個物體都上升1m時撤除拉力,拉力做的功分別是20J和20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如圖所示,電路中R1和R2相等,滑動變阻器的滑動觸片自左端向右端滑動的過程中,AB間的總電阻將先增大后減。ㄈ绾巫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有一個實心物體,用彈簧測力計在空氣中稱量時,測力計的示數為8牛,當把物體一半體積浸入水中時,測力計示數為3牛,此時物體所受的浮力為5牛,該物體的密度是0.8×103千克/米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一般來說,女同學發(fā)出的聲音頻率最高約為1.1kHz,這樣的聲音通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第二套節(jié)目以720kHz向外廣播時,發(fā)出的無線電波的頻率是(  )
A.721.1 kHzB.720 kHzC.7l 8.9 kHzD.1.1 kHz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4.如圖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情景:豎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與玻璃板垂直;兩支相同的蠟燭A、B豎立于玻璃板兩側的直尺上,以A蠟燭為成像物體.
(1)為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較黑暗環(huán)境中進行(選填“較明亮”或“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雖然成像不如平面鏡清晰,但卻能在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蠟燭B,巧妙地解決了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問題.
(2)點燃A蠟燭,小心地移動B蠟燭,直到與A蠟燭的像重合為止,這時發(fā)現像與物的大小相等;進一步觀察A、B兩支蠟燭在直尺上的位置發(fā)現,像和物的連線與玻璃板垂直.
(3)移去后面的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不能(選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蠟燭燭焰的像,這說明平面鏡成的是虛像.
(4)為證實上述有關成像特點是否可靠,你認為應采取下列哪一項操作?B
A.保持A、B兩支蠟燭的位置不變,多次改變玻璃板的位置進行觀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變,多次改變A蠟燭的位置,進行與上述(2)相同的操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