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汽車作用一種普通的交通工具已走進千家萬戶.汽車發(fā)動機一般是柴油機或汽油機,它把燃料燃燒放出的內(nèi)能轉(zhuǎn)化為機械能;在汽車發(fā)動機常用循環(huán)流動的水幫助它散熱,主要是利用了水的比熱容較大特性.

分析 (1)熱機是將燃料的內(nèi)能轉(zhuǎn)化為機械能的機器;
(2)水的比熱容較大,同質(zhì)量的水和其他液體相比,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溫度時,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會更多,因此,用來做幫助散熱是利用了水的這一特性.

解答 解:
(1)汽車發(fā)動機是熱機的一種,能把燃料放出的內(nèi)能通過做功沖程轉(zhuǎn)化為機械能;
(2)水的比熱容較大,同質(zhì)量的水和其他液體相比,在升高相同的溫度時,吸收更多的熱量,所以汽車發(fā)動機用水來循環(huán)散熱,主要是利用了水的比熱容較大的特點.
故答案為:內(nèi);比熱容.

點評 通過本題我們要了解熱機中能量的轉(zhuǎn)化、水比熱容特點的應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如圖甲所示,木塊A的重力為10N,將合金塊B放在木塊A上方,木塊A恰好有五分之四的體積浸入水中;若將合金塊B取下放到水中,如圖乙所示,B沉底,木塊A露出水面的體積為自身體積的二分之一,此時B受到容器底部的支持力為2N.則圖乙中水對A底部的壓力為10N,合金B(yǎng)的密度為1.5×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作圖題

18.如圖所示,哈爾濱卷煙廠生產(chǎn)流水線的傳送帶上有一件產(chǎn)品質(zhì)量為m,當此產(chǎn)品在如圖所示位置與傳送帶一起以1m/s的速度在水平方向上勻速運動時,請你畫出它所受各力的示意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已知搪瓷缸質(zhì)量是200g,裝滿水后稱的總質(zhì)量是1000g,這只搪瓷缸的容積是800cm3,用3個這樣的搪瓷缸,就可以裝下密度為0.8×103kg/m3、質(zhì)量為1.6kg的液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圖中是小明同學測量鉛筆長度的示意圖,此次測量鉛筆的長度是4.25cm;測量中小明進行多次測量求平均值作為測量結(jié)果,是為了減小誤差(選填“避免”或“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甲、乙兩物體的質(zhì)量之比為3:5,放在水平桌面時與桌面的接觸面積之比為2:3,則甲、乙對桌面的壓強之比為9: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9.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中,讓小車每次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改變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測量小車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每次測量時都觀察小車右端所對刻度線的位置),結(jié)果記錄在下表中.
接觸面毛巾棉布木板
阻力的大小較大
小車運動的距離s/cm18.3026.8336.80
(1)分析表中內(nèi)容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車速度減小的就越慢.
(2)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推理可得:若接觸面完全光滑,且軌道足夠長,小車將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可見,力不是使物體運動的原因,力是改變(選填“維持”或“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3)小麗同學通過上面的探究學習了解到的知識,思考了一個問題:當自己蕩秋千運動到最高點時,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將會處于怎樣的運動狀態(tài)呢?她做出了以下猜想,你認為其中正確的是D.(圖中的黑點表示小麗同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6.“十一”假期,小明一家驅(qū)車外出旅游,如圖.當汽車以108km/h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勻速直線行駛時,汽車受到的阻力是整車重的0.1倍,效率為40%.已知汽車整車質(zhì)量為1500kg,油箱加了20L汽油.(汽油熱值q=3.3×107J/L)
(1)油箱里的汽油完全燃燒釋放的熱量為多少?
(2)用完油箱中的汽油,汽車最多能做多少有用功?
(3)該車最多可以勻速直線行駛多少m的路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有兩位同學測一支鋼筆的長度,甲測得的結(jié)果是15.63cm,乙測得的結(jié)果是15.6cm,那么:
(1)若這兩位同學在測量時都沒有出錯誤,則結(jié)果不同的原因是這兩同學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
(2)若這兩位同學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都是1cm,則甲同學記錄的結(jié)果是錯誤的,其原因是讀數(shù)時沒有估讀到分度值下一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