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電動車因為具有輕便、快捷等優(yōu)點備受大家喜愛,表是某型號電動自行車的相關數(shù)據(jù).若騎車人的質量是60kg,在10min內連續(xù)行駛3km,根據(jù)相關信息求:
 質量m/kg40
行駛過程中輪胎與地面接觸的總面積/m28×10-3
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效率75%
工作電壓U/V32
速度v/(m•s-1≤10
騎車人質量60kg時的平均阻力F/N20
(1)在行駛過程中,車對地面的壓強是多大(g取10N/kg).
(2)該電動自行車在10min內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3)電動車行駛10min所消耗的電能.
(4)電動車行駛時的電流.

分析 (1)行駛過程中,車對地面的壓力等于車和人的重力之和,根據(jù)公式p=$\frac{F}{S}$可求車對地面的壓強;
(2)已知阻力的大小和行駛的路程,根據(jù)公式W=FS可求該電動自行車在10min內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3)已知該電動自行車在10min內克服阻力所做的功和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效率,可求電流對電動機所做的功;
(4)根據(jù)公式W=UIt可求行駛過程中,通過電動機的電流.

解答 解:(1)在行駛過程中,車對地面的壓力:
F=G=(m+m)g=(60kg+40kg)×10N/kg=1000N,
車對地面的壓強:
p=$\frac{F}{S}$=$\frac{1000N}{8×1{0}^{-3}{m}^{2}}$=1.25×105Pa;
(2)該電動自行車在10min內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W=fS=20N×3000m=6×104J;
(3)電流對電動機所做的功:
W1=$\frac{W}{η}$=$\frac{6×1{0}^{4}J}{75%}$=8×104J;
(4)由W=UIt可得,通過電動機的電流:
I=$\frac{{W}_{1}}{Ut}$=$\frac{8×1{0}^{4}J}{32V×10×60s}$≈4.2A;
答:(1)在行駛過程中,車對地面的壓強是1.25×105J;
(2)該電動自行車在10min內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為6×104J;
(3)電動車行駛10min所消耗的電能為8×104J;
(4)電動車行駛時的電流為4.2A.

點評 本題考查壓強、做功、電流等的計算,關鍵是公式及其變形的靈活運用,要知道在水平面上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力等于物體自身的重力,還要學會從題目所給的信息中找到有用的數(shù)據(jù).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3.一切物體總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狀態(tài),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tài)為止,這就是牛頓第一定律,又叫做慣性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小明同學欲研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跟導體電阻的關系,圖甲是他設計的實驗電路.
(1)在實驗過程中,他保持電源電壓不變,通過改變A、B間R的電阻值,測得相應的電流值,如表1所示.小明分析表1中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總結不出電流跟電阻的定量關系,其原因是沒有控制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
                        表1
實驗次數(shù)AB間電阻值R/ΩI/A
150.80
2100.60
3150.48
(2)小明認真反思自己的實驗過程后,找出了自己的錯誤所在,并采取了正確的實驗操作.你認為小明每次改變電阻后接下來的正確操作是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滑片使電壓表示數(shù)不變.
(3)正確操作實驗后,小明將得到的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2中,分析表2中的數(shù)據(jù),你能得出的結論是在電壓不變時,電流與電阻成反比.
                        表2
實驗次數(shù)AB間的電阻值R/ΩI/A
151.20
2100.60
3150.40
(4)同組的小麗同學將小明設計的電路進行了改進,在A、B間接入電阻箱來代替定值電阻.如圖乙所示,你認為這樣做的好處是不需要多次改接電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我國自主研發(fā)的渦槳支線飛機“新舟600”質量為20t,以時速為600km/h的水平勻速飛行.(g取10N/kg)請問:
(1)飛機受到的重力是多大?
(2)飛機水平飛行時受到的升力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8.世界上最輕的材料--“全碳氣凝膠”,這種材料的密度為0.16mg/cm3,表示的物理含義是體積是1cm3的全碳氣凝膠質量為0.16mg.一塊1000cm3“全碳氣凝膠”的質量是0.16g,研究表明“全碳氣凝膠”還是吸油能力最強的材料之一,它最多能吸收自身質量800倍的有機溶劑,那么1000cm3“全碳氣凝膠”最多能吸收有機溶劑的質量為0.128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某物理實驗小組,在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時,做如下數(shù)據(jù)記錄.見表:
實驗次數(shù)接觸面的材料壓力(牛)滑動摩擦力
1木塊與木板40.8
2木塊與木板61.2
3木塊與毛巾62.5
(1)實驗研究中,要使測量滑動摩擦力較準確,應保持木塊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
(2)比較序號1與2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出結論在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3)比較序號2與3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出結論是: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如圖(a),要使支架上的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可將杠桿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調節(jié),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杠桿自重的力臂為0cm.
(2)如圖(b),在左邊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下拉,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好處是便于測出力臂大小,若左邊鉤碼離支點20cm,右邊掛鉤離支點15cm,每個鉤碼重為0.5N,則此時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應為2N.
(3)如圖(c),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與圖(b)相比,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將變大(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與其力臂的積不變(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同學們在“探究液體內部的壓強”時,進行了如下探究.

(1)如圖1所示,小聰將塑料袋套在手上,然后伸入盛有水的容器中,感受到塑料袋緊緊的套在手上.根據(jù)小聰?shù)母惺,你認為液體內部壓強有什么特點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2)在實驗室,同學們利用水、燒杯和微小壓強計等器材進行了如圖2所示的實驗.根據(jù)圖示所描述的實驗過程,請寫出分析信息得出結論的具體過程.
(3)根據(jù)進一步的探究,同學們知道了液體內部壓強公式p=ρgh.大家用如圖3裝置,借助水銀測得本地大氣壓強的值為1.0×105Pa.請通過計算說明他們不用水來做實驗的原因.(ρ=1.0×103kg/m3,g=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3.小明利用18cm長的吸管、細銅絲、石蠟等材料自制密度計.
(1)制作密度計的過程中,需要一個盛放液體的容器.現(xiàn)有250mL的量筒和250mL的燒杯供選擇,則小明應選擇250mL的量筒.
(2)將自制的密度計放入水中,發(fā)現(xiàn)密度計不能直立漂浮,其原因可能是重心偏上.實驗改進后,小明將密度計放入水中,用刻度尺測出吸管露出水面的長度是10.8cm,則吸管浸入水中的深度為h=7.2cm.小明將該密度計放入某液體中,若液體的密度越小,密度計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選填“越小”或“越大”);此密度計能測量液體的最小密度是0.8×103kg/m3.(ρ=1.0×103kg/m3
(3)小明的同學也用吸管制作了密度計,他發(fā)現(xiàn)密度計相鄰兩刻度線之間的距離太小,導致用此密度計測量液體密度時誤差較大.為此同學們提出了如下改進方案,其中可行的是B.
A.換大的容器做實驗         B.換細的吸管制作密度計
C.換稍長的吸管制作密度計   D.適當減少密度計的配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