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為了探究物體的浮沉條件,實驗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彈簧測力計、量筒、金屬塊、細線、水及其他簡單輔助器材.實驗步驟如下:
(1)按圖甲的方法測出金屬塊受到的重力,大小為2.2N.
(2)按如圖乙所示的方法測出金屬塊浸沒在水中時排開水的體積,計算金屬塊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為0.2N.
(3)比較金屬塊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和金屬塊受到的重力大小,可知金屬塊浸沒在水中時會下沉(填“上浮”、“懸浮”或“下沉”).

分析 (1)利用測力計的讀數(shù)方法可以讀出金屬塊受到的重力.
(2)量筒中兩次液面對應的體積之差,就是金屬塊排開的水的體積.
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可以求出此時金屬塊受到的浮力大。
(3)根據(jù)金屬塊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關系利用物體的浮沉條件可以確定金屬塊浸沒在水中時的狀態(tài).

解答 解:(1)根據(jù)指針所在的位置以及刻度盤上所示的刻度,可以知道物體受到的重力為:2.2N.
(2)量筒中原來水的體積為:20cm3,現(xiàn)在水和金屬塊的總體積為40cm3,金屬塊的體積為總體積減去原來水的體積,故為:20cm3
金屬塊受到的浮力:FgV=1×103kg/m3×10N/kg×2×10-5m3=0.2N.
(3)由于金屬塊受到的重力大于其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故金屬塊下沉.
故答案為:(1)2.2;(2)0.2;(3)下沉.

點評 此題的難度不大,重點對測力計的讀數(shù)、量筒的使用、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等基礎知識進行了簡單的考查.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宇宙中的物質(zhì)多種多樣,人們根據(jù)空間尺度的大小把物質(zhì)分為宏觀和微觀兩大類,但它們之間卻存在著很多相似之處,像原子就屬于微觀世界的粒子,但原子的結構與如圖中的太陽系比較相似;雖然原子核比較小,但它也能釋放出大量的能量:核發(fā)電站的核反應堆就是利用可控制的核裂變釋放能量來發(fā)電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小華做“測定小燈泡電阻”的實驗時,電源電壓約為6V,小燈泡額定電壓為2.5V.

(1)請你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甲的實物電路連接完整.
(2)閉合開關前,為了保護電路,小華應將圖甲中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置于A(選填“A”或“B”)端,閉合開關后,小華發(fā)現(xiàn)無論如何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小燈泡都較亮且亮度保持不變,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滑動變阻器同時將上方的兩個接線柱接入電路.
(3)小華同學重新連接后閉合開關,移動滑片P到某一點時,電壓表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若他想測量小燈泡在額定電壓下的電阻,應將圖甲中滑片P向B(選填“A”或“B”)端移動,使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2.5V.
(4)小華同學移動滑片P,記下多組對應的電壓表和電流表 的示數(shù),并繪制成圖丙所示的I-U關系圖象,根據(jù)圖象息,可計算出小燈泡在額定電壓下的電阻是12.5Ω,額定功率是0.5W.該圖象不是直線,主要原因是燈絲電阻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為了檢測鉛筆芯、一元硬幣、橡皮和塑料尺的導電性,小李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電路(A、B為兩金屬夾).操作時分別在兩金屬夾之間接入硬幣、鉛筆芯、橡皮或塑料尺.當閉合開關,小燈泡發(fā)光,兩金屬夾之間可能接入了(  )
A.硬幣或橡皮B.塑料尺或鉛筆芯C.橡皮或塑料尺D.鉛筆芯或硬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如圖所示,用滑輪組把一個物體勻速拉起,不計摩擦,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使用這個滑輪組可以省功B.使用這個滑輪組可以省距離
C.使用這個滑輪組可以省力D.物體被拉起的越高,機械效率越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小紅把氣球懸掛起來,向氣球的A側(cè)吹氣(如圖所示),會看到氣球向A (選填“A”或“B”)側(cè)運動,這是因為氣體流速越快,壓強越小,氣球A側(cè)所受的壓力小于(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側(cè)所受的壓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一封閉容器裝滿水后,靜止放在水平面桌面上,如圖甲所示,對桌面產(chǎn)生的壓力與壓強分別為F1、p1;當把容器倒放在桌面上如圖乙所示,靜止時對桌面產(chǎn)生的壓力與壓強分別為F2、p2.則( 。
A.F1=F2,p1>p2B.F1=F2,p1<p2C.F1>F2,p1=p2D.F1<F2,p1=p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如圖小明測定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
(1)根據(jù)如表數(shù)據(jù)畫出滑輪組的繞線方法.第②次的機械效率為83.3%.
次數(shù)鉤碼重力/N鉤碼上升的高度/m繩端的拉力/N細線移動的距離/m機械效率/%
80.23.60.674.1
120.24.80.6
(2)小明在實驗過程中由于操作不熟練導致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忽大忽小,無法讀數(shù)拉力F的大小,這主要是小明沒有勻速豎直拉動彈簧測力計導致的.
(3)小明為了解決第(2)的問題,用一種新的方法來測滑輪組的效率:他測出了物體的重力G和動滑輪重力G動滑輪,然后根據(jù)η=$\frac{{W}_{有}}{{W}_{總}}$×100%=($\frac{Gh}{(G+{G}_{動滑輪})h}$)×100%=$\frac{G}{G+{G}_{動滑輪}}$×100%計算出該滑輪組的效率,則這種方法測出的滑輪組機械效率大于(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實際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1)圖1中物體的長度為:1.16cm.
(2)圖2的體溫計顯示的溫度為:36.6℃.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