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李娜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實驗中選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B. 選取兩支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

C. 蠟燭遠離平面鏡時像變小

D. 實驗中無需多次改變蠟燭A的位置,便可使結論具有普遍性

【答案】AB

【解析】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因為玻璃板時透明的便于確定像的位置,故選項A正確;選取兩支相同的蠟燭是為了判斷另一支蠟燭能否與點燃的蠟燭的像重合,是為了便于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故選項B正確;像與物的大小相同,蠟燭遠離平面鏡時蠟燭的大小不變,像的大小也不變,故選項C不正確;實驗中應多次改變蠟燭A的位置,獲得多組像與物的大小關系和到平面鏡的距離關系,使結論具有普遍性,故選項D不正確;故選AB.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束光入射到平面鏡上,入射角為35度,則反射角為 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讓一束太陽光透過三棱鏡,會分解成紅、橙、黃、綠、藍、____、紫等七種色光,這個現(xiàn)象叫做光的________.在可見光的外側,還有不可見光紅外線和紫外線,紅外線具有_____效應,紫外線能使__________發(fā)光.小明將紅色濾色鏡(即紅色玻璃)擋在照相機鏡頭前給一株黃花拍照,照片上該花的顏色是_______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在做“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實驗時,小明讓一束光緊貼紙板A射向O點,紙板B可沿折縫ON向后翻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圖中α為反射角

B. 增大α過程中,反射光線沿順時針轉動

C. α = 0°,看不到反射光線,說明此時不存在反射現(xiàn)象

D. 紙板B向后翻折后,反射光線消失,是因為此時沒有反射光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星系在遠離我們而去

當一列火車迎面駛來時,我們聽到的汽笛聲音調會升高(即聲波的頻率升高);當它離我們遠去時,音調降低(即聲波的頻率降低),這一現(xiàn)象叫多普勒效應.

不同色光的頻率不同.光同樣可以產(chǎn)生多普勒效應,當光源靠近我們或離我們遠去時,我們觀測到它發(fā)出的光的頻率也會發(fā)生變化.變化的規(guī)律與聲音相同.

20世紀天文學家哈勃觀察到,幾乎所有遠處星系發(fā)出光的頻率都向紅光方向偏移,稱為“紅移”.這一現(xiàn)象說明,星系在遠離我們而去.哈勃研究了24個距離已知的星系,由它們發(fā)出光頻率的偏移推算出他們退行的速度,畫出它們退行的速度v與它們離我們的距離rv-r圖像,如圖所示.圖中只標出其中四種星團,橫坐標單位中的l.y.是光年,它表示光在一年內所通過的距離.分析圖象,哈勃總結出vr之間存在簡單的正比關系,即:v = Hr,H為哈勃常數(shù),這便是“哈勃定律”.

為解釋哈勃定律,科學家提出“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是從一個大爆炸的火球開始形成的,假設我們就位于其中心.大爆炸后各星系以不同的速度向外勻速運動,遠離我們而去.

(1)鳴笛的火車遠離我們而去,我們聽到汽笛聲的頻率_______(升高/不變/降低).

(2)若遠處有光源在靠近地球,則在地球上觀察到它所發(fā)出光的頻率______(升高/不變/降低).

(3)由文中“紅移”現(xiàn)象推知,紅光的頻率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紫光的頻率.

(4)關于圖中四種星團速度的描述,符合短文內容的是______

A.四種星團速度相同

B.長蛇星系團速度最大

C.室女云星團速度不斷變小

D.長蛇星系團速度不斷變大

(5)根據(jù)短文內容,估算哈勃常數(shù)H的值.寫出計算過程,一年取3×107s,結果保留到整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一塊磚切成體積相等的兩塊后,磚的密度變?yōu)樵瓉淼囊话?/span>

B. 鐵的密度比鋁的密度大,表示鐵的質量大于鋁的質量

C. 銅的密度是8.9×103 kg/m3,表示質量為8.9×103 kg的銅,其體積為1 m3

D. 密度不同的兩個物體,其質量一定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有的同學在唱歌時會說“這歌曲太高,唱不上去”,這里所說的“太高”是指( ).

A. 歌曲的響度大 B. 歌曲的音調高

C. 歌曲的振幅大 D. 歌曲的音色太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芳同學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她首先按圖所示完成儀器裝配,圖中H點是2倍焦距處.

(1)經(jīng)過調節(jié),在光屏上得到了一個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應把蠟燭向 (選填“上”或“下”)調;

(2)調節(jié)好蠟燭的高度后,她把蠟燭移到A點處,此時光屏上的像很模糊,為了得到清晰的像,應把光屏向 移動(填“左”或“右”),這次成的是 立、 的實像;

(3)再把蠟燭移到B點處,無論怎樣調節(jié)光屏,光屏上始終接收不到像,是因為此時成的是正立、放大的 像,要想看到這個像,小芳觀察的方法應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提出問題】小明通過前面物理知識的學習,知道放大鏡就是凸透鏡.在活動課中,他用放大鏡觀察自己的手指(圖甲),看到手指   的像;然后再用它觀察遠處的房屋(圖乙),看到房屋   的像。(選填放大、等大縮小

他想:凸透鏡成像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

【進行猜想】凸透鏡成像的大小可能與 有關.

【設計并進行實驗】

小明在圖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斷改變蠟燭與透鏡間的距離,并移動光屏進行實驗,所獲得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右表所示.

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

光屏上像到凸透鏡的距離/

光屏上像
的大小

40

13.5

縮小

30

15

縮小

20

20

等大

15

30

放大

10

光屏上沒有像

8

光屏上沒有像

【結論與應用】

(1)分析數(shù)據(jù)可知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同時發(fā)現(xiàn)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就越 。

(2)小明班照畢業(yè)照時,攝影師發(fā)現(xiàn)兩旁還有同學沒有進入取景框內,這時攝影師應使照相機 同學(選填靠近遠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