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將一塊質(zhì)量為54g,體積為20cm3的金屬切掉一半,剩下的密度是2.7×103kg/m3

分析 知道金屬的質(zhì)量和體積,根據(jù)ρ=$\frac{m}{V}$求出金屬的密度;密度是物質(zhì)的一種特性,其大小與物體的體積和質(zhì)量沒有關(guān)系.

解答 解:金屬的密度:
ρ=$\frac{m}{V}$=$\frac{54g}{20c{m}^{3}}$=2.7g/cm3=2.7×103kg/m3,
因密度是物質(zhì)的一種特性,其大小與物體的體積和質(zhì)量沒有關(guān)系,
所以,將這塊金屬切掉一半,剩下的密度仍然是2.7×103kg/m3
故答案為:2.7×103

點評 本題考查了密度的計算和密度的特性,計算過程要注意單位的統(tǒng)一和換算.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該裝置是一種顯示微小形變的裝置,它可以把微小形變“放大”到直接看出來,方法是這樣的:在一張桌子上放兩個平面鏡M和N,讓一束光依次被這兩面鏡子反射,最后射到一個刻度尺P上,形成一個光點,如果當在箭頭所指處用力向下壓桌面,使桌面發(fā)生形變時,M上的入射角變。ㄟx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光點這會在刻度尺上出現(xiàn)明顯的移動,在圖中,刻度尺上光點將會向下(選填“上”或“下”)移動,我們在以前的實驗中也用到了此法,如將乒乓球靠近正在發(fā)聲的音叉,乒乓球彈起(舉出一例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作圖題

19.按照題目要求作圖.
(1)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特點,在圖中畫出物體AB在平面鏡MN中所成的像.
(2)畫出圖中凹透鏡的折射光線.
(3)將如圖所示的電磁鐵連入你設計的電路中(在虛線框內(nèi)完成,器材自選).
要求:①電磁鐵磁性有無可以控制;
②能改變電磁鐵磁性的強弱;
③電路接通后使小磁針靜止時在如圖所示的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樂樂同學隨父親去看雜技表演,如圖所示,是他看到雜技員小強將小麗高高舉起時的情景,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小麗受到的重力與小強對小麗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B.小強受到的重力與地面對小強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C.小麗對小強的壓力與小強對小麗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D.小強受到的重力與地面對小強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水中看到岸上樹木的倒影是因為光在水面發(fā)生反射;岸上的人看到水中魚的位置比實際位置要高,是因為光在水面處發(fā)生折射的緣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3.如圖甲所示是“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圖,在光具座上放好儀器,點燃蠟燭,調(diào)整透鏡光屏和燭焰的高度以后:
(1)如果將蠟燭放在A點時,若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需要將光屏向左(選填“左”或“右”)移動.
(2)實驗中燃燒的蠟燭不斷縮短,導致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動,為了使燭焰的像能呈現(xiàn)在光屏中央,在不變更器材的情況下,請寫出一種可行的方法是向上移動光屏.
(3)在實驗中,若將蠟燭放在某一位置后,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無法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請分析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可能原因:物距小于焦距.
(4)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可以通過畫光路圖去理解.在圖乙中,O點為光心,F(xiàn)為其焦點請在圖中畫出物體CD經(jīng)過凸透鏡所成的像C′D′的光路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潛水員使用的一瓶氧氣體積為0.01m3,它的質(zhì)量為15g,它的密度為1.5kg/m3,現(xiàn)在把氧氣的體積壓縮為原來的一半,氧氣的密度為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為探究物體不受力時怎樣運動我們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1)三次實驗時必須使小車從斜面的相同高度滑下,這是為了使小車在三種平面上開始運動時的速度相同;實驗發(fā)現(xiàn)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它前進得就越長,速度減小越慢.
(2)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假如小車受到的阻力為零,它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3)上述結(jié)論是在實驗的基礎上,經(jīng)過推理得出的,這種方法叫理想實驗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8.如圖1是王凱同學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實驗前該同學設計了實驗方案,請你幫他填寫完整:

實驗次數(shù)物到鏡面的距離/cm像到鏡面的距離/cm
第一次9.09.0
第二次13.513.5
第三次15.015.0
(1)實驗要選取相同(相同/不同)的兩只蠟燭,目的是為了比較蠟燭的像與蠟燭的大小關(guān)系.
(2)要想取得較好的實驗效果,成像區(qū)最好選擇在較暗(較亮/較暗)的環(huán)境中,實驗中所用的玻璃板薄一點(厚一點/薄一點)較好.
(3)實驗中他用白紙做屏幕放在所看到的蠟燭的像的位置,然后在玻璃板后側(cè)直接觀察白紙,結(jié)果不能(能/不能)看到像,從而知道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
(4)在玻璃板前點燃蠟燭,然后用另外一支完全相同的未點燃的蠟燭在玻璃板后來回移動,眼睛在玻璃板前(前/后)觀察,直到未點燃的蠟燭在玻璃板后與蠟燭A的像重合時就找到像的位置,然后進行測量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如上表,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可得出的結(jié)論是像距等于物距.
(5)通過實驗探究,王凱掌握了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他學以致用,做出了圖2中物體AB在平面鏡中的像,請你也來試一試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