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9.如圖所示,是我們常見的圖象,這種圖象如果在橫縱坐標加上適當的物理量及單位,不可以用來描述的是( 。
A.彈簧伸長的長度與彈簧所受拉力的關系
B.物體所受重力與質量的關系
C.物體的密度與質量的關系
D.勻速直線運動中路程與時間的關系

分析 從圖象上可以看出,該圖象反應的物理量之間成正比關系,然后根據各選項之間的關系選擇即可.

解答 解:由圖象可知,橫坐標表示的物理量和縱坐標表示的物理量是成正比的關系.
A、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彈簧所受拉力成正比,可以用該圖象描述.故A不符合題意;
B、物體的重力和質量成正比,可以用該圖象描述.故B不符合題意;
C、密度是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與物質的種類、狀態(tài)和溫度有關,與質量無關,不可以用該圖象描述.故C符合題意;
D、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速度是一定值,路程和時間成正比,可以用該圖象描述.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不同量之間的關系,理解圖象中物理量之間的比例關系是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7.將石塊掛在彈簧秤下,在空氣中彈簧秤讀數為9.8N,若把石塊浸沒在水中,彈簧秤讀數變?yōu)?.8N,求:
(1)石塊受到的浮力;
(2)石塊的體積;
(3)石塊的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在“探究什么情況下磁可以生電”的實驗中:
(1)小星設計的電路如圖甲所示,在蹄形磁體的磁場中放置一根導線ab,ab的兩端分別跟開關,螺線管連接,螺線管旁放置一個小磁針,當ab中產生電流時,螺線管中有電流通過,小磁針會發(fā)生偏轉.
(2)小星閉合開關后,不管導線ab在磁場中怎樣運動,小磁針都不偏轉,是沒有產生電流,還是產生的電流太微弱?他換用了一個靈敏電流表代替螺線管和小磁針,如果靈敏電流表指針發(fā)生偏轉,表明ab中產生電流,實驗的情況如圖乙所示.
A、觀察并分析①②③現象可知:導體靜止時,不能產生感應電流;導體沿著磁感線方向運動時,不能產生感應電流;導體切割磁感應線運動時,能產生感應電流.(均選填“能”或“不能”)
B、觀察并分析③④現象可知: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之一是閉合電路.
(3)對比圖甲和圖乙兩次實驗后,小星認為:圖甲中小磁針不發(fā)生偏轉,不是沒有產生電流,而是產生的電流太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7.如圖在進行“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

(1)從圖a和圖b可以得出的結論:在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2)從圖b和圖c可以得出的結論:在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質量為0.5kg的空瓶,裝滿水后的總質量為2.0kg,裝滿某種液體后的總質量為1.7kg,此液體密度為0.8×103kg/m3,若將容器中的液體倒掉一部分,則剩余液體的密度將不變(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在實驗中經常遇到現象或效果不明顯的問題,我們需要對實驗進行優(yōu)化改進,下列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在探究平面鏡成像時,為了使棋子的像清晰一些,用手電筒對著棋子照
B.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為了清楚觀察燭焰的像,應在明亮的環(huán)境下實驗
C.在探究紅外線的熱效應時,為了使溫度計示數變化明顯,將玻璃泡涂黑
D.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時,為了忽略重力的影響,選用輕質卡片來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作圖題

1.如圖,題中已畫出光通過透鏡前后的方向,請在(a)、(b)方框中分別填上適當類型的透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8.探究流體壓強

(1)在研究液體壓強的實驗中,老師出示了如圖甲、乙所示的裝置,老師拿出如圖乙的壓強計準備探究液體內部是否存在壓強,而小明認為沒必要,利用圖甲裝置即可,你認為要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哪個裝置更適合,并說明理由甲只能研究一個方向的壓強,而乙可以研究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特點.
(2)在吸盤法估測大氣壓的實驗中所用彈簧測力計的量程為5N,吸盤與水平板面的接觸面積為10cm2
A、請你通過計算,說明他們能否測算出大氣壓,為什么?(1標準大氣壓為1.0×105Pa)
B、要估測出大氣壓,你認為本實驗中對主要器材有什么要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物體重30N,用15N的水平力把物體壓在豎直的墻上并靜止,則墻受到的摩擦力為( 。
A.30牛B.15牛C.45牛D.5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