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哈爾濱)在我國古代書籍《墨經(jīng)》中,對杠桿原理有精辟論述,并有許多巧妙的應用.如圖所示是在井上汲水的桔槔,下列對桔槔在使用中不正確的解釋是( 。
分析:解答此題需要熟練掌握以下幾個知識點:
1、決定勢能大小的是物體的質(zhì)量和被舉高的高度;
2、判斷一個力是否做功就是看物體是不是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發(fā)生位移;
3、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
解答:解:A、初始情況是石頭著地,當人用力在桶一端往下拉桶的繩子時,配重(石塊)在受到的向上的拉力的方向上不斷移動距離,因此人對配重(石塊)做功;木桶進入井內(nèi),同時石塊上升,重力勢能增加,故本選項正確;
B、向井內(nèi)放送水桶時,人用的力通過杠桿原理,與石頭的重力相關(guān),一般比木桶的重力要大,故本選項錯誤;
C、當木桶下到一定深度盛滿水后,木桶開始往上移動,此時石頭的重力在另一邊幫人把水+桶往上提,石塊對水桶做功,同時配重(石塊)下降,即重力勢能減少,故本選項正確;
D、人的力氣比水+桶的重力。ㄓ惺^幫忙),故本選項正確.
故選B.
點評:此題涉及到杠桿等簡單機械、功、勢能等多個知識點,具有較強的綜合性,但難度適中,適合中學生訓練.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0?哈爾濱模擬)同學們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時,將蠟燭、凸透鏡、光屏、刻度尺放在水平桌面上,下面是他們探究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請你分析和解決這些問題.
(問題一):一位同學點燃蠟燭后,使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然后移動燭焰和光屏,光屏上卻找不到燭焰的像.
你認為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可能原因是什么?(寫出兩種可能的原因)
(問題二):另-位同學用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做實驗,測得了多組數(shù)據(jù),其中一組數(shù)據(jù)如下表:
試驗次數(shù) 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cm 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cm 像的情況
光屏上的像 放大或縮小 倒立或正立
1 30 15 成像 縮小 倒立
2 14 35 成像 放大 倒立
3 8 不能測量 承接不到,但眼睛能看到像 放大 正立
請分析該組的實驗數(shù)據(jù),總結(jié)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問題三):由同學們的實驗記錄可知,在實驗過程中有的時候光屏上能承接到的燭焰的像,有的時候光屏上承接不到燭焰的像.
請你從能量的角度去解釋該現(xiàn)象,并用實驗來驗證你的解釋(或講述你的實驗經(jīng)歷來證明你的觀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0?哈爾濱模擬)某同學在“研究動滑輪特點”的實驗中按照要求進行了操作,記錄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分析數(shù)據(jù)后發(fā)現(xiàn)實驗結(jié)果與教科書中“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力”的結(jié)論不吻合,同學們對這一實驗探究有下列觀點,其中不正確的是( 。
試驗次數(shù) 物重G/N 拉力F/N
1 1.0 0.65
2 1.5 0.90
3 2.0 1.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0?哈爾濱模擬)如圖所示,用懸掛著的塑料球接觸正在發(fā)聲的音叉時,塑料球會多次被彈開.這個實驗是用來探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0?哈爾濱模擬)社會進步與物理學的發(fā)展是密不可分的,人類社會的進步史就是一部物理學的發(fā)展史,以下物理學中的研究成果對人類社會的影響,相對應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0?哈爾濱模擬)同學們在做電學實驗時需要用一個4Ω的電阻,但手邊只有四種規(guī)格的電阻,它們的代號和阻值分別是Rl=1Ω、R2=3Ω、R3=6Ω、R4=12Ω.
(1)請你設計兩種連接方式,能得到阻值為“4Ω”的等效電阻.
(要求在答題卡相對應題號的線框內(nèi),畫出連接方式的電路圖,并標出電阻的代號,無須做任何說明)

(2)請你對兩種連接方式在使用中,對電阻規(guī)格上的要求進行說明.
(3)若將得到的阻值為“4Ω”的等效電阻接到電壓為6V的電源兩端,分別計算出連接方式中阻值較小的那只電阻消耗的電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