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對電現(xiàn)象的認識
我國古代對電的認識,是從雷電及摩擦起電現(xiàn)象開始的.早在3000多年以前的殷商時期,甲骨文中就有了“雷”、“電”的形聲字.西周初期,在青銅器上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加雨字偏旁的“電”字.
《淮南子墜形訓》認為“陰陽相博為雷,激揚為電”.明代劉基說得更為明確:“雷者,天氣郁激而發(fā)也.陽氣困于陰,必迫,迫極而迸,迸而聲為雷,光為電”.
我國古人還通過仔細觀察,準確地記述了雷電對不同物質的作用.《南齊書》中有對雷擊的詳細的記述:“雷震公稽山陰恒山保林寺,剎上四破,電火燒塔下佛面,而窗戶不異也.”
在我國,摩擦起電現(xiàn)象的記述頗豐.西晉張華記述了梳子、絲綢摩擦起電引起的放電發(fā)聲現(xiàn)象:“今人梳頭,脫著衣時,有隨梳、解結有光者,亦有咤聲”.
(1)“陰陽相博為雷,激揚為電”中的“陰”指負電荷,“陽”指正電荷,云層帶電是因為云層與空氣摩擦使______發(fā)生轉移,這種現(xiàn)象叫______.
(2)“電火燒塔下佛面”是因為佛面的金屬膜屬于______,強大的放電電流通過佛面的金屬膜,金屬被熔化.“而窗戶不異也”是因為窗戶為木制,木頭屬于______,所以仍保持原樣.
(3)請用學過的知識解釋:“今人梳頭,脫著衣時,有隨梳、解結有光者,亦有咤聲.”
______.
【答案】分析:(1)兩種束縛電子能力不同的物體相互摩擦時,束縛電能能力弱的失去電子,從而帶上正電,束縛電子能力強的物體得到電子從而帶上負電,這叫做摩擦起電,在摩擦起電過程中,帶負電荷的電子發(fā)生的轉移,并沒有產(chǎn)生電荷;
(2)善于導電的,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不善于導電的,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
(3)梳頭時,梳子和頭發(fā)摩擦起電,使梳子和頭發(fā)帶上了不同種電荷,異種電荷相吸引,梳子吸引頭發(fā),同種電荷相排斥,頭發(fā)之間相排斥而蓬松,當積累的電荷達到一定程度時,頭發(fā)與梳子之間會發(fā)生放電現(xiàn)象,放電現(xiàn)象伴隨著火花和響聲.
解答:解:(1)云與大氣摩擦使云帶上電荷,這是云與大氣之間的電荷發(fā)生轉移,屬摩擦起電現(xiàn)象;
(2)佛面是導體,放電時有電流流過而燒壞,窗戶是絕緣體,放電時沒有電流流過從而燒不壞;
(3)大意是:人們梳頭時,頭發(fā)隨梳子飄起,頭發(fā)變得蓬松,同時看到光和響聲.
故答案為:
(1)電;荷摩擦起電;
(2)導體;絕緣體;
(3)“隨梳”是因為梳子與頭發(fā)摩擦,兩者帶上異種電荷而相互吸引;“解結”是因為頭發(fā)帶上同種電荷而相互排斥;“有光、有咤聲”是因為積累的電荷發(fā)生的放電現(xiàn)象.
點評:從內(nèi)容上看,這段閱讀題中的很多信息來自于古文典籍;從考查形式角度看,采用了填空和問答兩種題型;從考查難度方面看,(1)、(2)兩小題未設置解題障礙.但需要憑借較好的古文功底,在正確理解題目中“隨梳、解結有光者”一句的意義后,才能做好第(3)小題,即學好古文的翻譯知識.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3、中國古代對電現(xiàn)象的認識
我國古代對電的認識,是從雷電及摩擦起電現(xiàn)象開始的.早在3000多年以前的殷商時期,甲骨文中就有了“雷”、“電”的形聲字.西周初期,在青銅器上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加雨字偏旁的“電”字.
《淮南子墜形訓》認為“陰陽相博為雷,激揚為電”.明代劉基說得更為明確:“雷者,天氣郁激而發(fā)也.陽氣困于陰,必迫,迫極而迸,迸而聲為雷,光為電”.
我國古人還通過仔細觀察,準確地記述了雷電對不同物質的作用.《南齊書》中有對雷擊的詳細的記述:“雷震公稽山陰恒山保林寺,剎上四破,電火燒塔下佛面,而窗戶不異也.”
在我國,摩擦起電現(xiàn)象的記述頗豐.西晉張華記述了梳子、絲綢摩擦起電引起的放電發(fā)聲現(xiàn)象:“今人梳頭,脫著衣時,有隨梳、解結有光者,亦有咤聲”.
(1)“陰陽相博為雷,激揚為電”中的“陰”指負電荷,“陽”指正電荷,云層帶電是因為云層與空氣摩擦使
電荷
發(fā)生轉移,這種現(xiàn)象叫
摩擦起電

(2)“電火燒塔下佛面”是因為佛面的金屬膜屬于
導體
,強大的放電電流通過佛面的金屬膜,金屬被熔化.“而窗戶不異也”是因為窗戶為木制,木頭屬于
絕緣體
,所以仍保持原樣.
(3)請用學過的知識解釋:“今人梳頭,脫著衣時,有隨梳、解結有光者,亦有咤聲.”
“隨梳”是因為梳子與頭發(fā)摩擦,兩者帶上異種電荷而相互吸引;“解結”是因為頭發(fā)帶上同種電荷而相互排斥;“有光、有咤聲”是因為積累的電荷發(fā)生的放電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中國古代對電現(xiàn)象的認識
我國古代對電的認識,是從雷電及摩擦起電現(xiàn)象開始的.早在3000多年以前的殷商時期,甲骨文中就有了“雷”、“電”的形聲字.西周初期,在青銅器上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加雨字偏旁的“電”字.
《淮南子墜形訓》認為“陰陽相博為雷,激揚為電”.明代劉基說得更為明確:“雷者,天氣郁激而發(fā)也.陽氣困于陰,必迫,迫極而迸,迸而聲為雷,光為電”.
我國古人還通過仔細觀察,準確地記述了雷電對不同物質的作用.《南齊書》中有對雷擊的詳細的記述:“雷震公稽山陰恒山保林寺,剎上四破,電火燒塔下佛面,而窗戶不異也.”
在我國,摩擦起電現(xiàn)象的記述頗豐.西晉張華記述了梳子、絲綢摩擦起電引起的放電發(fā)聲現(xiàn)象:“今人梳頭,脫著衣時,有隨梳、解結有光者,亦有咤聲”.
(1)“陰陽相博為雷,激揚為電”中的“陰”指負電荷,“陽”指正電荷,云層帶電是因為云層與空氣摩擦使______發(fā)生轉移,這種現(xiàn)象叫______.
(2)“電火燒塔下佛面”是因為佛面的金屬膜屬于______,強大的放電電流通過佛面的金屬膜,金屬被熔化.“而窗戶不異也”是因為窗戶為木制,木頭屬于______,所以仍保持原樣.
(3)請用學過的知識解釋:“今人梳頭,脫著衣時,有隨梳、解結有光者,亦有咤聲.”
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月考題 題型:問答題

中國古代對電現(xiàn)象的認識我國古代對電的認識,是從雷電及摩擦起電現(xiàn)象開始的.早在3000多年以前的殷商時期,甲骨文中就有了“雷”、“電”的形聲字.西周初期,在青銅器上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加雨字偏旁的“電”字.《淮南子墜形訓》認為“陰陽相博為雷,激揚為電”.明代劉基說得更為明確:“雷者,天氣郁激而發(fā)也.陽氣困于陰,必迫,迫極而迸,迸而聲為雷,光為電”.我國古人還通過仔細觀察,準確地記述了雷電對不同物質的作用.《南齊書》中有對雷擊的詳細的記述:“雷震公稽山陰恒山保林寺,剎上四破,電火燒塔下佛面,而窗戶不異也.” 在我國,摩擦起電現(xiàn)象的記述頗豐.西晉張華記述了梳子、絲綢摩擦起電引起的放電發(fā)聲現(xiàn)象:“今人梳頭,脫著衣時,有隨梳、解結有光者,亦有咤聲”.
(1)“陰陽相博為雷,激揚為電”中的“陰”指負電荷,“陽”指正電荷,云層帶電是因為云層與空氣摩擦使________發(fā)生轉移,這種現(xiàn)象叫__________.
(2)“電火燒塔下佛面”是因為佛面的金屬膜屬于____________,強大的放電電流通過佛面的金屬膜,金屬被熔化.“而窗戶不異也”是因為窗戶為木制,木頭屬于___________,所以仍保持原樣.
(3)請用學過的知識解釋:“今人梳頭,脫著衣時,有隨梳、解結有光者,亦有咤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中國古代對電現(xiàn)象的認識

我國古代對電的認識,是從雷電及摩擦起電現(xiàn)象開始的。早在3000多年以前的殷商時期,甲骨文中就有了“雷”、“電”的形聲字。西周初期,在青銅器上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加雨字偏旁的“電”字。

《淮南子·墜形訓》認為:“陰陽相搏為雷,激揚為電”,明代劉基說得更為明確:“雷者,天氣郁激而發(fā)也。陽氣困于陰,必迫,迫極而迸,迸而聲為雷,光為電”。

我國古人還通過仔細觀察,準確地記述了雷電對不同物質的作用!赌淆R書》中有對雷擊的詳細記述:“雷震會稽山陰恒山保林寺,剎上四破,電火燒塔下佛面,而窗戶不異也”。

在我國,摩擦起電現(xiàn)象的記述頗豐。西晉張華記述了梳子、絲綢摩擦起電引起的放電發(fā)聲現(xiàn)象:“今人梳頭,脫著衣時,有隨梳、解結有光者,亦有咤聲”。

(1)、“陰陽相搏為雷,激揚為電”中的“陰”指負電荷,“陽”指正電荷,云層帶電是因為云層與空氣摩擦使           發(fā)生轉移,這種現(xiàn)象叫             

(2)、“電火燒塔下佛面”是因為佛面的金屬膜屬于           ,強大的放電電流通過佛面的金屬膜,金屬被熔化。“而窗戶不異也”是因為窗戶為木制,木頭屬于           ,所以仍保持原樣。

(3)請用學過的知識解釋:“今人梳頭,脫著衣時,有隨梳、解結有光者,亦有咤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0-2011學年八年級(上)第三次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中國古代對電現(xiàn)象的認識
我國古代對電的認識,是從雷電及摩擦起電現(xiàn)象開始的.早在3000多年以前的殷商時期,甲骨文中就有了“雷”、“電”的形聲字.西周初期,在青銅器上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加雨字偏旁的“電”字.
《淮南子墜形訓》認為“陰陽相博為雷,激揚為電”.明代劉基說得更為明確:“雷者,天氣郁激而發(fā)也.陽氣困于陰,必迫,迫極而迸,迸而聲為雷,光為電”.
我國古人還通過仔細觀察,準確地記述了雷電對不同物質的作用.《南齊書》中有對雷擊的詳細的記述:“雷震公稽山陰恒山保林寺,剎上四破,電火燒塔下佛面,而窗戶不異也.”
在我國,摩擦起電現(xiàn)象的記述頗豐.西晉張華記述了梳子、絲綢摩擦起電引起的放電發(fā)聲現(xiàn)象:“今人梳頭,脫著衣時,有隨梳、解結有光者,亦有咤聲”.
(1)“陰陽相博為雷,激揚為電”中的“陰”指負電荷,“陽”指正電荷,云層帶電是因為云層與空氣摩擦使______發(fā)生轉移,這種現(xiàn)象叫______.
(2)“電火燒塔下佛面”是因為佛面的金屬膜屬于______,強大的放電電流通過佛面的金屬膜,金屬被熔化.“而窗戶不異也”是因為窗戶為木制,木頭屬于______,所以仍保持原樣.
(3)請用學過的知識解釋:“今人梳頭,脫著衣時,有隨梳、解結有光者,亦有咤聲.”
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