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表是××型小汽車的部分數(shù)據(jù):
小汽車的質(zhì)量2000kg汽油的密度0.71×103Kg/m3
100km耗油量10L汽油的價格8.5元/L
求:(1)若該小汽車行駛100km.則需耗油所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1L=10-3m3
(2)假若該小汽車在水平路面上勻速直線行駛時.小車受到的阻力是重力的0.05倍,則小車的牽引力是多少?(提示g=10N/kg) 
(3)若油箱內(nèi)汽油深110厘米,求距箱底10厘米處汽油的壓強?

分析 (1)由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汽車行駛100km消耗的汽油的體積,利用密度公式求消耗汽油的質(zhì)量,然后可求得耗油所受到的重力;
(2)根據(jù)小車受到的阻力是重力的0.05倍,求得阻力,小轎車勻速行駛時處于平衡狀態(tài),受到的力為平衡力,根據(jù)二力平衡條件求出小汽車受到的阻力.
(3)根據(jù)p=ρgh可求得距箱底10厘米處汽油的壓強.

解答 解:(1)V=10L=10dm3=1×10-2m3,
由ρ=$\frac{m}{V}$得耗油的質(zhì)量:
m=ρ汽油V=0.71×103 kg/m3×1×10-2m3=7.1kg;
耗油重力G=mg=7.1kg×10N/kg=71N;
(2)f=0.05G=m.g=0.05×2000kg×10N/kg=1000N,
由于車勻速直線行駛
F=f=1000N,
(3)h=110cm-10cm=100cm=1m,
距箱底10cm處汽油的壓強p=ρ汽油gh=0.71×103 kg/m3×10N/kg×1m=7.1×103 Pa.
答:(1)若該小汽車行駛100km.則需耗油所受到的重力71N,
(2)小車的牽引力是1000N;
(3)距箱底10厘米處汽油的壓強為7.1×103 Pa.

點評 本題考查液體壓強、重力的計算、密度公式的應用以及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考查面比較廣,是一道綜合性較強的題目.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關于慣性說法正確的是( 。
A.靜止在草坪上的足球沒有慣性
B.高速公路汽車限速是為了安全,因為速度越大慣性越大
C.殲擊機投入戰(zhàn)斗前要拋掉副油箱,這是為了增大慣性
D.百米賽跑的運動員撞線后還要拋出去一段距離,是由于運動員具有慣性無法立即停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如圖甲所示電路,電源電壓保持不變,當閉合開關S,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阻值從最大變化到最小,兩個電阻的“U-I”關系圖象如圖乙所示.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電源電壓為10V
B.定值電阻R1的阻值為20Ω
C.變阻器滑片在中點時,電路消耗的總功率為1.8W
D.滑動變阻器R2的阻值變化范圍為0~10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物體具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叫慣性.一切物體都有慣性.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慣性僅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物體的質(zhì)量越大慣性越大.慣性與物體的運動速度、運動狀態(tài)、是否受力等無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某物體受到的壓強是40帕表示的物理意義是:這物體在每平方米的面積上受到的壓力是40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二力平衡的條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即合力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作圖題

16.作圖:
(1)在圖1中,用與水平方向成30°夾角,大小為60N的力向左上方拉木塊. 用力的圖示法把拉力表示出來.
(2)重為30N的小球拋出后的運動軌跡如圖2所示,畫出小球在A位置時所受重力的圖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3.在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實驗時,做了如圖所示的情況.

(l)比較甲、乙兩圖所示的實驗示你的結論是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2)比較乙、丙兩圖所示的實驗示你的結論是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4.如圖是家庭、賓館常用的電熱水壺,下表中列出了這只電熱水壺部分技術參數(shù).假設電熱水壺電阻絲電阻不變.求:
(1)電熱水壺正常工作的電流;
(2)電熱水壺正常工作6min燒開一壺水所消耗的電能;
(3)用電高峰時,家庭電路的實際電壓為198V,電熱水壺的實際功率.
型號FY-TSl010A
額定電壓220V
頻率50Hz
額定功率1100W
容量1.0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